咸阳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帝里繁华歇,神皋岁月多。
秦城依北斗,渭水象天河。
颓堞无遗土,惊川有逝波。
丘陵沉霸气,松柏起悲歌。

杨慎
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藉疏海口占田肥私。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观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其它如《宝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类作品。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海风行》写了下关的风:"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断晴雷吼。中有不断之长风﹐冲破动林沙石走。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气势雄伟﹐有雷霆万钧之力。而《龙关歌》:"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写洱海夜色﹐渔舟灯火﹐月映水波﹐细腻清新。此外﹐杨慎又有描述﹑歌颂历史英雄﹑忠臣义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杨慎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较为流行的时候﹐能别张垒壁。他广泛吸收六朝﹑初唐诗歌的一些长处﹐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如《滇海曲》12首﹑三峡《竹枝词》9首﹐描绘山川风情﹐颇得乐府遗韵。他的《垂柳篇》﹐深具初唐风范。《于役江乡归经板桥》:"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朓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抒发行役倦苦的情怀﹐情致绵细﹐别出新境。杨慎又广为采揽"桑间濮上"的民歌的长处﹐以丰富自己诗作。如《送余学官归罗江》﹐全用绵州民歌﹐后缀四句送行语﹐构思新颖﹐别致清新。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如〔浪淘沙〕"春梦似杨花"一首﹐描写细润﹐言辞华美流畅。散曲〔驻马听〕《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畅想驶入长空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汉杂事秘辛》事皆淫艳而言辞端雅﹐不见鄙秽。他早年的疏奏《丁丑封事》﹐规劝正德皇帝"偏听生奸﹐独任成乱"﹐以"古之圣人必谋于众"相谏诫﹐情挚意切﹐时婉时激。他的《新都县八阵图记》﹑《碧峣精舍记》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另外他还着有《宴清都洞天玄记》﹑《太和记》﹑《割肉遗细君》等杂剧。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的杂着﹐数量很多﹐涉及面极广。如《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大书索引》﹑《金石古文》﹑《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奇字韵》﹑《希姓录》﹑《石鼓文音释》等等﹐还有《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这些著述往往有独到之见﹐或可补史阙﹐或提供线索﹐有相当学术价值。然而﹐因他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有时只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臆测不实之处。杨慎的著作很多。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除诗文外﹐杂着多至100余种。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达298种。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又称《升庵全集》)。此集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所编订﹐取杨慎《丹铅录》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包括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杂着41卷。其杂着合集另有明焦竑辑的《升庵外集》100卷﹐明杨金吾辑的《升庵遗集》26卷。词﹑散曲﹑弹词另辑有《升庵长短句》3卷﹐《陶情乐府》4卷﹐《二十一史弹词》12卷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监察十五叔东斋招李益端公会别

[唐代] 孟郊

欲知惜别情,泻水还清池。
此地有君子,芳兰步葳蕤。
手掇杂英佩,意摇春夜思。
莫作绕山云,循环无定期。

自叹

[宋代] 文天祥

海阔南风慢,天昏北斗斜。
孤臣伤失国,游子叹无家。
官饭身如寄,征衣鬓欲华。
越王台上望,家国在天涯。

真瑞堂前丹桂 其二

[宋代] 范成大

官忙风月镇长閒,开遍香红酒尚寒。
若要与花相领略,千岩随分有阑干。

一剪梅

[宋代]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池上送春

[唐代] 高骈

持竿闲坐思沈吟,钓得江鳞出碧浔。
回首看花花欲尽,可怜寥落送春心。

杜牧墓

[清代] 袁枚

萧郎白马远从军,落日樊川吊紫云。
客里莺花逢杜曲,唐朝春恨属司勋。
高谈泽潞兵三万,论定扬州月二分。
手折夫容来酹酒,有人风骨类夫君。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祠

[清代] 顾炎武

古人有至心,不在狷与忍。
国禄既弗加,吾身可以隐。
去矣适其时,耕此荒山畛。
更与贤母偕,丘壑情同允。
卓哉鸾凤姿,飘飘高自引。
向使属戎行,岂其逊枝轸。
出处何必齐,此心期各尽。
末世多浮谈,有类激小忿。
割股固荒唐,焚山事可哂。
微哉仲子廉,立操同蚯蚓。
遗祠君故乡,父老事惟谨。
牡丹异凡花,春深洗铅粉。
况此黄芦林,晚送秋风紧。
厉彼顽钝徒,英名代无陨。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唐代] 王翰

紫绶尚书印,朱軿丞相车。
登朝身许国,出阃将辞家。
不惮炎蒸苦,亲尝走集赊。
选徒军有政,誓卒尔无哗。
帝乐风初起,王城日半斜。
宠行流圣作,寅饯照台华。
骑历河南树,旌摇塞北沙。
荣怀应尽服,严杀已先加。
业峻灵祇保,功成道路嗟。
宁如凿空使,远致石榴花。

浣溪沙 赠素秋。八阕 其三

[清代] 黄燮清

艳绝西湖湖上楼。
倚栏同看远山秋。
水乡腻得似温柔。
弹恨有声凭雪指,通词无间托星眸。
琵琶一折一回头。

舟中晓起

[清代] 董恂

晓气清连夜气清,扁舟人在画中行。
菰茭佐馔饶乡味,蒲苇摇空作雨声。
帆影乍惊双鹭起,林阴时听一蝉鸣。
俗尘三斗销除尽,谁道劳劳累此生。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