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夜过西池书斋留酌赋得钟字

朝代:明代 作者:谢榛

燕台故事老年踪,楚调狂歌圣代容。
乘兴西来秋草遍,凭高北望暮云重。
自疏客计閒长铗,几向王门驻短筇。
春酒淹留何限意,满城华月夜深钟。

1495~1575明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一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他年轻时刻意为歌诗﹐渐渐闻名于当世。入京后就与李攀龙﹑王世贞等人建立诗社﹐谢榛为长。但随着李攀龙的名声大﹐再加上他论诗与李攀龙的意见有所不合﹐于是李攀龙与他绝交﹐王世贞等人袒护李攀龙而排挤谢榛。但谢榛诗名已着﹐从此他遍游诸藩王之间﹐先秦﹑晋﹐后燕﹑赵。他从布衣终其身﹐死在游历途中的大名。谢榛论诗的主张主要表现在《四溟诗话》里。他的基本态度是与李攀龙﹑王世贞一致的﹐也是极力主张模拟盛唐﹐鄙视宋人﹐并且认为:"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岂有不法前贤而法同时者﹖"但与李攀龙等人稍有不同的是他取径较宽﹐认为初盛唐14家"咸可为法"﹐并且看到这些大家风格各有不同:"有雄浑如大海奔涛﹐秀拔如孤峰峭壁﹐壮丽如层楼迭阁﹐古雅如瑶瑟朱弦﹐老健如朔漠横雕﹐清逸如九皋鸣鹤﹐明净如乱山积雪﹐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熏春兰﹐奇绝如鲸波蜃气。"他强调﹐对这14家应"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得此三要﹐则造乎浑沦﹐不必塑谪仙而画少陵也"。谢榛较重视诗歌创作中各有所得的"天机"和"超悟"。由此出发﹐他强调情真﹐不要摹拟太甚:"今之学子美者﹐处富有而言穷愁﹐遇承平而言干戈。不老曰老﹐无病曰病﹐此摹拟太甚﹐殊非性情之真也。"并且还强调"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的独创性。这些看法显然比李攀龙诗论开通和高明。但是﹐谢榛尽管提倡"超悟"﹐提倡道他人所未道﹐其目的主要还在追求诗篇中的"警句"。他认为:"凡作诗先得警句﹐以为发兴之端﹐全章之主。格由主定﹐意从客生。"而且认为这类"超悟"式的独特的警句﹐既可以通过"静室隐几﹐冥搜邈然"的办法﹐也可以通过"阅书醒心﹐忽然有得"的办法﹐这些都是脱离生活的错误门径。他的诗歌创作有时仅得佳句而难见完篇﹐这种现象正是他创作指导思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谢榛的诗歌创作有两方面较为突出。一是因他长期转徙于公卿﹑藩王之间﹐过着类似乞讨的生活﹐所以其诗经常发抒他飘游中的凄苦情怀。如《夜坐感怀寄徐文山》等篇﹐苦情愁绪﹐溢于言表。他描写旅途的困顿也颇为真切精细:"凉雨何冥冥﹐黑云复浩浩。山行夜不休﹐破屋临古道。数口远相投﹐芜秽不及扫。园荒无主人﹐马散啮秋草。"(《雨中宿榆林店》)诗人也时常升腾起"他年学耕稼"(《春夜即事》)和"亦有逃禅意"(《暮秋夜柬宗上人》)的愿望。但实际上他仍然是到处奔波。二是由于他长期游历秦﹑晋﹑燕﹑赵﹐所以塞外风光常常出于笔端。象《塞上曲四首》﹑《胡笳曲》﹑《九月雪》﹑《冬夜闻笛》等诗﹐较为生动地描绘出"吹落梅花雪满山"﹑"菊花含冻不成秋"的景色﹐也表现塞外人们的风貌和情怀:"弯弧仰射双鵰下﹐日晚穹庐带雪归"﹐"野烧连山胡马绝﹐何人月下唱凉州﹖"有些诗歌还吐露出他期望良将守边的想法。他在《送许参军还都下兼寄严冢宰敏卿》里就大声疾呼:"三关父老且挥涕﹐当代应多卫霍俦﹗"谢榛善长近体﹐五律更优。如《暮秋同冯直卿﹑秦廷献﹑李士美迎黄花山》:"深入黄花谷﹐高临玉女台。迎人千嶂出﹐随意一樽开。寒露垂瑶草﹐秋风扫石苔。子长耽胜绝﹐猿鸟莫相猜。"句烹字炼﹐表现出他风度端凝的艺术功力。此外﹐他的一些七绝也能节制精严﹑神采焕发﹐如《怨歌行》等﹐抒发情怀﹐颇为蕴藉。着有《四溟集》24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游灵岩山归作

[清代] 缪公恩

塔挂残阳欲暮天,灵岩支港泛归船。
回头却顾经行处,云际钟声破晚烟。

一萼红

[清代] 奕绘

短墙阴。
爱搓脂滴粉,宜浅不宜深。
冰簟收凉,齐纨掩素,秋色挨到如今。
且漫约、花能解语。
但相对、已是抵千金。
细细红丝,盈盈翠羽,小小黄心。
惆怅断肠名字,累情痴儿女,触目沾襟。
西府枝残,东篱蕊稚,轻寒轻暖难禁。
好将护、宣瓶汝盎,搔短发、浑欲不胜簪。
记得去年开时、也费清吟。

怀归

[明代] 王佐(汝学

万卷书生刘鲁风,闲来无事不从容。
香风不动松花老,宿雨初收草木浓。
莫把文章动蛮貊,悔将名利役疏慵。
人生到处知何似,泛剡寒宵兴一蓬。

梅子

[宋代] 彭汝砺

道上人家梅子枝,背春还复叶离离。
诗翁触物俱归思,不用风前叫子规。

月上海棠 海棠花下作

[清代] 郑元昭

阑珊轻梦纱窗畔。
子规声、唤醒看花眼。
几许春阴,护湘屏、一枝红婉。
端相久,待懒怎生得懒。
吟肠都为东风软。
对明妆、不隔锦江远。
花也怜人,怨迟眠、烛容先倦。
耐残寒,消受芳斟夜半。

望雪山

[清代] 高其倬

蜀山峍屼皆参天,雪山高压群山巅。
剑岭巫峡总培塿,青城峨岫差随肩。
禹迹不到失搜纪,遂使岳镇居崇班。
五丁有力不敢凿,胚浑元气无雕镌。
到今尚存太始雪,盛夏早似初冬寒。
我来成都苦卑湿,每遇高爽心安便。
入秋十日九阴雨,侧身西望空长叹。
忽然金风扫霾翳,半空横转兜罗绵。
素云一段落天外,白头卓立罗烟鬟。
天门玉龙露寒鬣,海风吹水排银澜。
数百里外一举首,爽气已到须眉间。
竖指数峰插霄汉,如坐井底窥星躔。
压覆常忧坤轴折,回旋怕触曦车翻。
高鸟之翔不敢度,往来或似飞空仙。
此外茫茫复何有,蜂屯蚁聚丛生番。
乃知造物有深意,区界夷夏分中边。
刀州刺史真好事,欲通天险招呼韩。
橐驼载布马载粟,罗致火罽收冰蚕。
去年行台留陆贾,今年绝塞归张骞。
似闻西方诸部落,稽首请事天可汗。
蜀人弱脆蛮顽奸,畏之不啻雀见鹯。
况复此曹不耕织,毳衣肉食劳县官。
安得天生巨灵手,擘山为塞邛崃关。

虞美人 题“钟馗览镜图”,为闰重午作

[清代] 赵我佩

弹冠重下终南径。
真面须重省。
红妆小妹定嘲它。
如戟须眉还有、照菱花。
盈樽蒲酿从新倒。
一醉掀髯笑。
莫欺进士老龙钟。
不见当年人镜、兆芙蓉。

高阳台

[清代] 吴藻

选石横琴,摩山人画,年年小住西泠。
三弄冰弦,三潭凉月俱清。
红桥十二无人到,削芙蓉、两朵峰青。
不分明。
水佩风裳,错认湘灵。
成连海上知音少,但七条丝动,移我瑶情。
录曲阑干,问谁素手同凭。
几时共结湖边屋,待修箫、来和双声。
且消停。
一段秋怀,弹与侬听。

贺新郎二十首 其八

[清代] 李慈铭

一纸从头读。
正灯前、东风猛撼,狂花盈屋。
差喜故人犹健在,留得空山歌哭。
还苦耐、吟诗穷独。
覆卵倾巢都不计,只虚名、抵死争残局。
期老享,文章福。
城南当日同追逐,最难忘、徐公风貌,鲁生高躅。
嚼舌堂堂传骂贼,恨血千秋埋绿。
更惨绝、横流湛族。
憔悴儒冠差不负,问斯人、九地谁能赎。
还忍听,山阳曲。

河满子

[清代] 周之琦

忆昔蒲觞饮后,惊心风鹤来时。
多少朱门绣毂,匆匆絮影分飞。
争似吾家络秀,琐窗闲赌围棋。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