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房

朝代:明代 作者:谢榛

满山寒色万株松,天外遥传日暮钟。
但见檐前起云雾,不知钵底卧蛟龙。

1495~1575明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一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他年轻时刻意为歌诗﹐渐渐闻名于当世。入京后就与李攀龙﹑王世贞等人建立诗社﹐谢榛为长。但随着李攀龙的名声大﹐再加上他论诗与李攀龙的意见有所不合﹐于是李攀龙与他绝交﹐王世贞等人袒护李攀龙而排挤谢榛。但谢榛诗名已着﹐从此他遍游诸藩王之间﹐先秦﹑晋﹐后燕﹑赵。他从布衣终其身﹐死在游历途中的大名。谢榛论诗的主张主要表现在《四溟诗话》里。他的基本态度是与李攀龙﹑王世贞一致的﹐也是极力主张模拟盛唐﹐鄙视宋人﹐并且认为:"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岂有不法前贤而法同时者﹖"但与李攀龙等人稍有不同的是他取径较宽﹐认为初盛唐14家"咸可为法"﹐并且看到这些大家风格各有不同:"有雄浑如大海奔涛﹐秀拔如孤峰峭壁﹐壮丽如层楼迭阁﹐古雅如瑶瑟朱弦﹐老健如朔漠横雕﹐清逸如九皋鸣鹤﹐明净如乱山积雪﹐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熏春兰﹐奇绝如鲸波蜃气。"他强调﹐对这14家应"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得此三要﹐则造乎浑沦﹐不必塑谪仙而画少陵也"。谢榛较重视诗歌创作中各有所得的"天机"和"超悟"。由此出发﹐他强调情真﹐不要摹拟太甚:"今之学子美者﹐处富有而言穷愁﹐遇承平而言干戈。不老曰老﹐无病曰病﹐此摹拟太甚﹐殊非性情之真也。"并且还强调"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的独创性。这些看法显然比李攀龙诗论开通和高明。但是﹐谢榛尽管提倡"超悟"﹐提倡道他人所未道﹐其目的主要还在追求诗篇中的"警句"。他认为:"凡作诗先得警句﹐以为发兴之端﹐全章之主。格由主定﹐意从客生。"而且认为这类"超悟"式的独特的警句﹐既可以通过"静室隐几﹐冥搜邈然"的办法﹐也可以通过"阅书醒心﹐忽然有得"的办法﹐这些都是脱离生活的错误门径。他的诗歌创作有时仅得佳句而难见完篇﹐这种现象正是他创作指导思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谢榛的诗歌创作有两方面较为突出。一是因他长期转徙于公卿﹑藩王之间﹐过着类似乞讨的生活﹐所以其诗经常发抒他飘游中的凄苦情怀。如《夜坐感怀寄徐文山》等篇﹐苦情愁绪﹐溢于言表。他描写旅途的困顿也颇为真切精细:"凉雨何冥冥﹐黑云复浩浩。山行夜不休﹐破屋临古道。数口远相投﹐芜秽不及扫。园荒无主人﹐马散啮秋草。"(《雨中宿榆林店》)诗人也时常升腾起"他年学耕稼"(《春夜即事》)和"亦有逃禅意"(《暮秋夜柬宗上人》)的愿望。但实际上他仍然是到处奔波。二是由于他长期游历秦﹑晋﹑燕﹑赵﹐所以塞外风光常常出于笔端。象《塞上曲四首》﹑《胡笳曲》﹑《九月雪》﹑《冬夜闻笛》等诗﹐较为生动地描绘出"吹落梅花雪满山"﹑"菊花含冻不成秋"的景色﹐也表现塞外人们的风貌和情怀:"弯弧仰射双鵰下﹐日晚穹庐带雪归"﹐"野烧连山胡马绝﹐何人月下唱凉州﹖"有些诗歌还吐露出他期望良将守边的想法。他在《送许参军还都下兼寄严冢宰敏卿》里就大声疾呼:"三关父老且挥涕﹐当代应多卫霍俦﹗"谢榛善长近体﹐五律更优。如《暮秋同冯直卿﹑秦廷献﹑李士美迎黄花山》:"深入黄花谷﹐高临玉女台。迎人千嶂出﹐随意一樽开。寒露垂瑶草﹐秋风扫石苔。子长耽胜绝﹐猿鸟莫相猜。"句烹字炼﹐表现出他风度端凝的艺术功力。此外﹐他的一些七绝也能节制精严﹑神采焕发﹐如《怨歌行》等﹐抒发情怀﹐颇为蕴藉。着有《四溟集》24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更漏子 其二

[清代] 吴湖帆

满霜天,沉霭暮。
欲访蕉窗何处。
相向问,驻无方。
生疏如异乡。
怜又爱。
浑无奈。
茅店小休人待。
归路窄,转情深。
一灯红印心。

江城子

[清代] 韩纯玉

眉峰烟锁未分明,过秦青,恨零星。
一树樱桃、微雨梦难醒。
月在当头杯在手,愁似海,总填平。
春宵三五好心情,绕红亭,笑声盈。
促席传觞、倚醉听搊筝。
嫌煞铜壶银漏短,香灺烬,烛花横。

予告南还过坐周在调总河署中赋赠

[明代] 黄士俊

经纶行地命司空,开府东南节镇雄。
万艘输漕长利涉,百僚贞度远从风。
川舟我却惭商赉,疏瀹君能绍禹功。
别去应随云水伴,翘看勋业佐綦隆。

忆秦娥 初春剩国忆子

[清代] 商景兰

莺声咽。
柳梢烟雨梅梢月。
梅梢月。
谁家玉笛,十分凄切。
迢迢子去伤离别。
空亭寂寞愁心结。
愁心结。
梨花飞碎,香飘尘绝。

千秋岁 其一 旅怀

[清代] 张夏

出为小草。
处士名原好。
乐志论,陈情表。
佣书来海曲,糊口吾贻笑。
两负也,泥涂绛甲谁询老。
世事凭颠倒。
胜算谁先到。
逃不出,乾坤小。
菰川租屋处,门外秧青了。
归去日,田家种植从头考。

申丈凫盟贻书见讯且索近著寄答 其一

[清代] 李良年

公子能清节,幽栖道不贫。
秫田供酿早,书屋与农邻。
北学谁高第,西方彼美人。
相逢身世感,燕草又三春。

春兴 其二

[元代] 金涓

落落相如志,悠悠王粲悲。
乾坤犹甲胄,耕凿且年时。
伐木开新径,引泉添小池。
个中非所适,排闷且裁诗。

送大牛山人之匡庐

[明代] 谢长文

一锡匡庐去,名山今始登。
深秋匹马岭,古寺大牛僧。
云际聆空梵,湖干礼塔灯。
参师惟此路,末法尔称能。

菩萨蛮 其六

[近现代] 李继熙

檀唇轻启瓠犀白。
未言先笑知羞涩。
背立倚屏风。
槟榔满口红。
待将鸳被挽。
行近低声唤。
何处弄瑶笙。
楼高月正明。

前汉书十七首 其六 东方朔

[明代] 郑学醇

玩世何嫌谲谏非,金门依隐愿多违。
长安索米囊钱少,且自谈谐割肉归。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