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宪副王公家驭督视河南学政先是长公以春秋魁天下而公继之

朝代:明代 作者:王世贞

圣朝多士满东周,况尔工师棫朴收。
万古图书更河洛,八方文轨自中州。
洪都石佚还堪访,虎观经残可再雠。
倘向青囊探秘策,第云南史有春秋。

王世贞
1526~1590明代文学家。字符美﹐号凤州﹐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自幼有才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初任刑部主事﹐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等相唱和﹐继承并鼓吹前七子复古理论﹐史称"后七子"。屡迁员外郎﹑郎中。为官正直﹐不附权贵。杨继盛下狱﹐时进汤药﹐又代杨妻写申疏﹐杨死又备棺殓尸﹐严嵩对此十分嫉恨。吏部两拟提学﹐皆不用﹐出为山东副使。其父王以泺河失事﹐被严嵩构陷下狱。王世贞与其弟世懋日伏严嵩门外求宽免﹐而王终被处死。兄弟号泣扶柩归。隆庆初﹐兄弟伏阙讼父冤。其后官至刑部尚书﹐病逝乡里。其始﹐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文坛盟主。李死后﹐又为文坛领袖20年﹐"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明史?王世贞传》)。有所谓"前五子"﹑"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末五子"等等名目﹐可见其影响甚大。王世贞的文学观主要表现在《艺苑卮言》里。虽然他并未脱离前七子的影响﹐仍然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其学问淹博﹐持论并不似李攀龙那样偏激﹐故时露卓见。他虽然十分强调以格调为中心﹐但也认识到:"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艺苑卮言》卷一)这就将创作者的才思与作品的格调密切联系起来﹐看到了才思生格调﹑格调因人而异的必然性﹐实为李梦阳﹑李攀龙所未发。王世贞虽然也主张从学古入手﹐但他特别注意"捃拾宜博"﹐强调"渐渍汪洋"﹐最终要求"一师心匠"。并且认为﹐唯有这样﹐创作方法才能"由工入微﹐不犯痕迹"﹐达到"气从意畅﹑神与境合"的地步。这显然与一味主张模古范型者有别。到了晚年﹐他的文学思想更有一些显著变化。他自悔40岁前所作的《艺苑卮言》﹐并悟出"代不能废人﹐人不能废篇﹐篇不能废句"(《守诗选序》)的道理﹐有取于宋元之诗﹐还称赏归有光的散文"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归太仆赞》)。王世贞作为后七子的首领﹐他也觉察到复古的流弊﹐标志着统治明代中期100余年的复古思潮已濒临绝境。从王世贞《乐府变》的序言来看﹐他主张创作要继承《国风》批判现实精神﹐他要求诗歌要不避禁纲﹐批评时事﹐以成一代"信史"﹐实属难能可贵。所以他的诗歌有不少感时伤世的政治诗﹐现实感较为强烈。《钧州变》无情地揭露了贵族藩王的荒淫残暴﹐《袁江流铃山岗当庐江小吏行》在浓墨铺叙了严嵩父子横行不法﹐造成"不复问诏书﹐但取相公旨"的局面之后﹐谴责了他们"负国"的累累罪行﹐义正辞严﹐气势磅礡。《太保歌》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描写了陆炳生前"一言忤太保﹐中堂生荆棘"的嚣张气焰和死后金宝尽流离﹐妻子尽逐故郡﹐兄弟作长流等的凄凉景象﹐其中寄寓了诗人无限感概﹐王世贞不仅对封建统治阶级里的腐朽势力有所抨击﹐还对君王进行了旁敲侧击的嘲讽。如《正德宫词》之四﹐对沉湎酒色的武宗有所讽谕﹔又如《西城宫词》之六﹐对听信道士胡言﹐选少女炼丹铅的世宗也极尽揶揄。此外﹐王世贞的咏史诗﹐通过对"固始祠中"的许忠节公犹有"父老椎牲考钟鼓"的赞叹﹐通过对"丈夫变名难变心﹐此心在宋不在身"的文天祥的崇敬﹐也流露了诗人的政治理想。王世贞诗歌取材赡博﹐纵心触象﹐都能化为诗料﹐形诸歌咏。除了一部分仿真痕迹较为严重的作品外﹐诸体诗中都有一些颇见艺术匠心的佳作。他的某些乐府诗不刻意范古﹐甚见诗人才思﹐如《将军行》铺叙丰腴﹐中带古劲﹐纵横开阖﹐很有气势。他的有些律诗既有高华宏丽的气象﹐又能注意错综变化﹐迥旋自然﹐有相当功力。王世贞七绝最有特色﹐在其诗歌创作中较少模拟痕迹﹐能够意到调成﹐自然宛转。如"新传牌子赐昭容﹐第一仙班雨露浓。袋里相公书疏在﹐莫教香汗湿泥封"(《西城宫词》之二)﹐在舒缓的调子里﹐暗藏讽刺﹐弥有风趣。王世贞的"涵星砚"王世贞亦能词﹐如〔浣溪沙〕"窗外闲丝自在游"在抒写清愁淡怨时﹐善于藉助景物渲染﹐烘托其凄凉情绪。又如〔忆江南〕"歌起处"以"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勾勒江南景色﹐颇能传神。但他的词因受传统束缚较大﹐内容狭窄﹐题材单调。此外﹐王世贞对戏曲也有研究。他的曲论见于《艺苑卮言》的附录﹐即《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二。后人摘出单刻行世﹐题曰《曲藻》。王世贞已较深刻地认识到戏曲艺术的美学特点﹐"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关键在于"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仿佛如生﹔问答之际﹐了不见扭造﹐所以佳耳。至于腔调微有未谐﹐譬如见钟﹑王迹﹐不得其合处﹐当精思以求诣﹐不当执末以议本也。"由此出发﹐他认为戏曲成功与否首先在于是否"动人"。他称赏《荆钗记》﹐因为它"近俗而时动人"﹔他批评《香囊记》﹐因为它"近雅而不动人"。这是他戏曲观的精华处。《曲藻》在引述前人曲论时﹐或赞成﹐或驳难﹐都颇精当。又传奇戏曲《鸣凤记》﹐一说为王世贞所作﹐也有人疑此剧是王的门生所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戏曲及时地表现当时重大的政治事件﹐自《鸣凤记》始。贯串全剧的矛盾冲突是震动朝野的严嵩集团与反严嵩集团的政治斗争。作者揭露了严嵩父子专权纳贿﹑祸国殃民﹐手下的狐群狗党趋炎附势﹑凶残横暴。《严嵩庆寿》﹑《端阳游赏》﹑《文华祭海》等出﹐都有生动刻画。同时﹐作者又着意渲染杨继盛等人不畏权奸﹑不惧牺牲的精神。《灯前修本》﹑《夫妇死节》等出﹐不仅塑造了刚烈忠臣杨继盛﹐而且还表现了深明大义的杨夫人。为作品内容所决定﹐此剧在艺术上突破了以生旦悲欢离合贯串全剧的惯套。但剧作将矛盾的解决寄托给嘉靖皇帝﹐亦表现了一定的局限。剧作结构有些松散﹐人物纷繁﹐且多数缺乏性格特征﹐是其弱点。王世贞十分熟悉明代典故﹑史事。他的《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记述盛事奇事﹑首相传略﹑朝野轶闻﹐均是有史料价值的著作。其中有一些颇涉谈谐﹑文笔清新的小品散文。着有《弇州山人四部稿》174卷﹐《续稿》207卷﹐《弇山堂别集》100卷﹐《嘉靖以来首辅传》8卷﹐《觚不觚录》1卷﹐《读书后》8卷﹔还编纂《画苑》10卷﹐《王氏书苑》10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苇径

[宋代] 陈必复

苇径通支港,舟行倚岸斜。
晓沙含宿雨,老树著疏花。
岁月春城暮,人烟水驿赊。
仍年为客恨,飘泊祇堪嗟。

句 其二

[宋代] 陈恬

雪里消磨一半春。

题石水涧

[宋代] 陈抟

银河洒落翠光冷,一派回环湛晚晖。
几恨却为顽石碍,琉璃滑处玉花飞。

春日田园杂兴

[宋代] 陈文增

熙熙垄亩扇和风,簇簇人烟野意浓。
培溉桑麻沿汲路,经行荠麦省耕农。
饮牛涧暖山摇影,接果枝青藓拆封。
酒熟花香村欲社,芒鞋藤杖尽从容。

诸君用东坡玉堂观郭熙画诗韵题江山王君平远楼黄子京携至求同作

[宋代] 陈文蔚

有客有客心地閒,楼外青林林外山。
风烟出没美无度,依约图画有无间。
眼随白鸟去边远,一声渔唱江村晚。
此时谁会倚栏心,云出不知何处巘。
岁寒松柏饱风霜,肯逐桃李争春阳。
安得共卧百尺楼,为挹江濑吞山光。
当年影过八砖日,坡仙想像频搔发。
无言细玩郭熙画,应思老去寻泉石。

送郑子经游霞城

[元代] 陈旅

子经与我真弟兄,海风十二吹青苹。
桐花影里忽相见,美人为奏青楼笙。
酒酣气盛欲飞起,谓可戾契图功名。
楼前雪恶雁欲堕,宝鞭笑指丹霞城。
人生聚散亦何有,岁月与子相峥嵘。
金台有约不可爽,春船拟破滹沱冰。

诗一首

[宋代] 陈昉

二十馀年作吏人,后园花木也成林。
尽是笔头那撚得,枝枝叶叶有冤声。
刑重惟恐囚人怨,情轻又怕本官嗔。
不知无事早归去,免得生魂对死魂。

太真图

[宋代] 陈昌时

绣帕香鞯玉履麟,侍儿扶上不胜春。
如何揽辔宫阶日,却把中原踏作尘。

挽平山菊涧 其六

[宋代] 陈普

诗礼斯文嫡,箪瓢此世人。
心惟忧道屈,眼不见家贫。
清瘦生来骨,孤高没后身。
几多黄壤客,难朽得如君。

重修圣济院

[宋代] 陈有声

蒙泉距宜春,相去百馀里。
有僧来问余,借问何姓氏。
乃余昔所敬,见之蹙然喜。
叙余语未既,省记到山始。
屋庐今何如,旧者存有几。
一别十八年,再见复在此。
僧云今胜前,百蠹费更理。
昔茅塞蹊径,今道平如砥。
昔门不容盖,今可驷结轨。
昔堂地一坳,今去天尺咫。
翚飞两庑列,翼从万瓦起。
古殿布丹雘,云龛照青紫。
临流地宽旷,一带碧清泚。
竹院密回环,松关秀两峙。
峰峦对青眼,泉石洗幽耳。
最上两龙湫,层崖状奇诡。
水旱凡祷祈,响答应甚迩。
载念此招提,明禅祖基址。
传灯焰不续,老子心所耻。
庄严七宝界,因果非偶尔。
问余求篇题,以为岁月纪。
余老书最拙,况在尘箠里。
欲到身未能,欲辍请未已。
忽然若天会,拈笔书满纸。
大空一浮沤,无成亦无毁。
广阔包八荒,敛藏归一指。
道足满须弥,意合在稊米。
幻成如是观,佛亦不在是。
虚空白且光,澄波静无滓。
四山时出云,一月照彻底。
天开道门庭,不断佛种子。
心地日杲杲,光照千万祀。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