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中甫入对

朝代:明代 作者:李攀龙

才子乘春集帝京,燕山宫阙五云生。
按图自动千金色,射策还高片玉名。
清问从容天下事,朝廷经略海方兵。
一时得意诸年少,莫学终军浪请缨。

李攀龙
1514~1570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9岁丧父﹐家境贫寒﹐无力延师﹐但刻苦好学。稍长嗜好诗歌。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明史?李攀龙传》)。嘉靖三十二年(1553)﹐出守顺德﹐饶有政绩﹐3年后擢为陕西提学副使﹐不久以病归里。自建一楼于华山﹑鲍山之间﹐取名"白雪楼"﹐读书﹑吟哦于其中。为人孤傲﹐对于不合者﹐辄戒门人不接纳。隆庆改元(1567)﹐荐起浙江副使﹐两年后迁为参政﹐后擢河南按察使。因母亡故﹐持丧还家﹐哀伤过度﹐不久去世。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首领之一。他持论比谢榛﹑王世贞还要褊狭﹐强调"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他认为﹐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创作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李于鳞先生传》)。甚至鼓吹"视古修辞﹐宁失诸理"(《送王元美序》)。他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论古则判唐﹑选为鸿沟﹐言今则别中﹑盛如河汉"(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以至对盛唐古诗也加以鄙视﹐他编选历代诗歌而成的《古今诗删》﹐唐后即直接明代﹐宋元诗一首未选﹐以示其论诗宗旨。由于他的文学主张过于片面﹐所以对他自己的诗文创作有着不良影响。比如他的乐府诗﹐自视甚高﹐实则剽窃仿真十分严重﹐"止规字句而遗其神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王世贞也承认﹐李攀龙的乐府诗"不堪与古乐府并看﹐看则似临摹帖耳"(《艺苑卮言》)。又如他的散文"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时常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读之赘牙戟口﹐也无甚佳作。但李攀龙头脑比较清醒﹐"资地本高"﹑"才力富健"。当他稍能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切感情时﹐也能创作出一些较好的诗章。他有时也要感时伤世﹑懮念旱灾:"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懮旱意﹐涕泣向蒿莱"(《广阳山道中》)﹐有时则面对潦水感慨万端:"潦水阴相积﹐萧葭晚自寒。大夫方跋涉﹐天步属艰难"(《赵州道中》)。他有时还要抒发自己宦海浮沉的哀怨和牢骚﹐同时表现向往隐居的闲情逸志。如《冬日登楼》﹑《九日登楼》﹑《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这些诗虽然取材也还嫌狭隘﹐但的确有一定真情实感。在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来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沤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情况﹐虽嫌体物呆滞﹐但也还能传神。他以"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来表现南北奔波的布衣诗人谢榛﹐以"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寄元美》)来刻画好友王世贞﹐也较形像。但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品评此诗说:"不着议论﹐而一切着议论者皆在其下。"着有《沧溟集》30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古意

[明代] 林大春

阿房紫光满,上林秋色遥。
东方隐金马,季子敝黑貂。

望春

[清代] 刘慎荣

物仰乾坤茁,情随节候新。
旅人频问夜,飞鸟爱鸣春。
树茂烟云合,花明雨露匀。
太平应有象,岱岳望时巡。

怀杭州二首 其二

[近现代] 周云阁

闲来偕我两三朋,灵隐韬光任意行。
惯上雷峰看夕照,频从柳浪听啼莺。
危楼品茗凭阑坐,小艇游湖趁月明。
独步归途无限苦,连天烽火满郊兵。

伯牙台

[清代] 艾畅

琴理通万汇,泠泠含人心。
何必钟子期,始可为知音。
绝响久无闻,荒台留至今。
寂寞一登眺,日斜江汉深。
天风鼓云涛,虚籁生空林。

一剪梅 外摆渡桥晚眺

[近现代] 林梦周

软红尘隔碧栏桥。
舟也逍遥。
马也逍遥。
依稀风景似前朝。
有限春韶。
无限笙韶。
二分明月可怜宵。
不见柳腰。
只见柳条。
即便是梦总魂销。
莺语太娇。
燕语太娇。

郡斋即景

[明代] 祁顺

燕舞鸠啼日欲斜,郡庭浑似野人家。
残书半掩开帘坐,风捲蓬花似柳花。

方忠文公祠

[清代] 缪重熙

燕啄皇孙大业空,枉教筹策振英风。
两朝宿学声名振,四字爰书诘责工。
误国景隆偏宥罪,怜才广孝竟无功。
煌煌赐谥昭殊典,聊慰忠魂冥漠中。

寄淮南亲旧

[宋代] 陈应祥

一别淮南二十年,寿阳风物想依然。
秋深峡石山头寺,夜静浮桥月下船。
茅酒沽来常满斗,白鱼买得不论钱。
甚时脱此尘埃地,快意飞帆入楚烟。

清平乐 其二 听陈炳铮朗诵古名家词曲

[近现代] 刘蘅

月痕花影。
一并秋光冷。
佳日偷闲临美景。
愁倩西风收领。
琵琶弦上悲音。
情长传到如今。
岂独江山司马,凄然涕泪沾襟。

报恩寺避暑

[宋代] 王庭圭

风枝不动午云蒸,古寺嵯峨倚石层。
百丈虚廊荫华桷,半帘疏雨断飞蝇。
病馀已怯金樽酒,捧立仍无玉盌冰。
奈此人间诸热恼,一杯清茗属高僧。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