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黄山人郡中见怀之作兼呈魏使君

朝代:明代 作者:李攀龙

千山佳色郡斋前,楚客相思秀句传。
白雪调成堪自老,青云名在好谁怜。
胡床夜傍南楼月,浊酒春开北海天。
羡尔风流陪坐啸,转令人见使君贤。

李攀龙
1514~1570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9岁丧父﹐家境贫寒﹐无力延师﹐但刻苦好学。稍长嗜好诗歌。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明史?李攀龙传》)。嘉靖三十二年(1553)﹐出守顺德﹐饶有政绩﹐3年后擢为陕西提学副使﹐不久以病归里。自建一楼于华山﹑鲍山之间﹐取名"白雪楼"﹐读书﹑吟哦于其中。为人孤傲﹐对于不合者﹐辄戒门人不接纳。隆庆改元(1567)﹐荐起浙江副使﹐两年后迁为参政﹐后擢河南按察使。因母亡故﹐持丧还家﹐哀伤过度﹐不久去世。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首领之一。他持论比谢榛﹑王世贞还要褊狭﹐强调"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他认为﹐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创作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李于鳞先生传》)。甚至鼓吹"视古修辞﹐宁失诸理"(《送王元美序》)。他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论古则判唐﹑选为鸿沟﹐言今则别中﹑盛如河汉"(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以至对盛唐古诗也加以鄙视﹐他编选历代诗歌而成的《古今诗删》﹐唐后即直接明代﹐宋元诗一首未选﹐以示其论诗宗旨。由于他的文学主张过于片面﹐所以对他自己的诗文创作有着不良影响。比如他的乐府诗﹐自视甚高﹐实则剽窃仿真十分严重﹐"止规字句而遗其神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王世贞也承认﹐李攀龙的乐府诗"不堪与古乐府并看﹐看则似临摹帖耳"(《艺苑卮言》)。又如他的散文"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时常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读之赘牙戟口﹐也无甚佳作。但李攀龙头脑比较清醒﹐"资地本高"﹑"才力富健"。当他稍能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切感情时﹐也能创作出一些较好的诗章。他有时也要感时伤世﹑懮念旱灾:"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懮旱意﹐涕泣向蒿莱"(《广阳山道中》)﹐有时则面对潦水感慨万端:"潦水阴相积﹐萧葭晚自寒。大夫方跋涉﹐天步属艰难"(《赵州道中》)。他有时还要抒发自己宦海浮沉的哀怨和牢骚﹐同时表现向往隐居的闲情逸志。如《冬日登楼》﹑《九日登楼》﹑《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这些诗虽然取材也还嫌狭隘﹐但的确有一定真情实感。在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来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沤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情况﹐虽嫌体物呆滞﹐但也还能传神。他以"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来表现南北奔波的布衣诗人谢榛﹐以"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寄元美》)来刻画好友王世贞﹐也较形像。但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品评此诗说:"不着议论﹐而一切着议论者皆在其下。"着有《沧溟集》30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更漏子·无题

[近现代] 溥儒

碧纱窗,娇独倚。
风送一帘香雨。
琴韵静,漏声残。
夜灯红袖寒。
眼波秋,眉黛细。
生小不知愁绪。
频对镜,学涂鸦。
剪来繁杏花。

雁岭晴岚

[清代] 易奇际

一雁横空立,羽毛看欲飞。
自怜宵汉近,不羡稻粱肥。
双翮淩云气,浑身着綵衣。
何须化道士,始识丁令威。

七夕感旧 其二

[近现代] 僧果玲

宝马香车愿已违,生天成佛事还非。
遥怜此夜空闺月,独拜双星望我归。

别茅山

[元代] 吴全节

长松古道翠深深,回首层峦耸积金。
鹤语云峰人换世,凤□仙路客来今。
连朝晴雨随人意,到处烟霞感帝心。
如此山川歌不足,行看褒衮出词林。

横塘道中

[清代] 朱颖

舴艋横塘破晓烟,薄寒风物爱翛然。
数峰青出疏林外,一刹红遮断岸边。
茅舍互歌打稻侣,湖桥挝鼓卖鱼船。
从今不独耽丘壑,更拟村居度晚年。

题于野种山亭 其一

[清代] 杨法

曲巷深藏屋,空庭白昼间。
书残老树下,心澹菊华间。
闻说多幽事,秋来梦种山。
信知丘壑僻,寤寐亦相关。

寄陈小梧楚中

[清代] 沈清瑞

芳渚东风长蕙荪,知君倚棹过荆门。
云生晚郭连山色,雪尽春江见岸痕。
旧笛梦吹吴地远,新潮愁对楚天昏。
夜分应恨猿吟苦,瞑宿湘南烟水村。

池边晚眺

[清代] 奕志

一雨凉如沐,林亭绿四围。
偶凭孤石坐,间指乱云归。
水色清浮簟,山光翠上衣。
吟诗何处好,散步趁斜晖。

送汪小珊归省 其一

[清代] 潘曾玮

郁郁青棠花,亭亭连理枝。
青棠可蠲忿,连理纷葳蕤。
与子为益友,形影两不疑。
但愿长相见,安知有别离。
别离欲何之,江南我所思。
人生各有职,恨不相追随。
惜此良会促,感彼心知希。
道路隔千里,会面未有期。
常恐会面日,已非少年时。

曹大家铜镫

[明代] 崔光玉

铜镫沦落碧文滋,占隶分明汉女师。
旧向彩帷供纂述,今来山馆侍光仪。
辉盘映斝娱终宴,芳苡膏兰自一时。
最是无情千岁阅,摩挲题识使人悲。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