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 其三

朝代:明代 作者:李攀龙

白云湖上华阳山,那得相看不醉还。
明日蓬蒿三径没,谁怜长史在人间。

李攀龙
1514~1570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9岁丧父﹐家境贫寒﹐无力延师﹐但刻苦好学。稍长嗜好诗歌。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明史?李攀龙传》)。嘉靖三十二年(1553)﹐出守顺德﹐饶有政绩﹐3年后擢为陕西提学副使﹐不久以病归里。自建一楼于华山﹑鲍山之间﹐取名"白雪楼"﹐读书﹑吟哦于其中。为人孤傲﹐对于不合者﹐辄戒门人不接纳。隆庆改元(1567)﹐荐起浙江副使﹐两年后迁为参政﹐后擢河南按察使。因母亡故﹐持丧还家﹐哀伤过度﹐不久去世。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首领之一。他持论比谢榛﹑王世贞还要褊狭﹐强调"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他认为﹐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创作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李于鳞先生传》)。甚至鼓吹"视古修辞﹐宁失诸理"(《送王元美序》)。他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论古则判唐﹑选为鸿沟﹐言今则别中﹑盛如河汉"(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以至对盛唐古诗也加以鄙视﹐他编选历代诗歌而成的《古今诗删》﹐唐后即直接明代﹐宋元诗一首未选﹐以示其论诗宗旨。由于他的文学主张过于片面﹐所以对他自己的诗文创作有着不良影响。比如他的乐府诗﹐自视甚高﹐实则剽窃仿真十分严重﹐"止规字句而遗其神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王世贞也承认﹐李攀龙的乐府诗"不堪与古乐府并看﹐看则似临摹帖耳"(《艺苑卮言》)。又如他的散文"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时常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读之赘牙戟口﹐也无甚佳作。但李攀龙头脑比较清醒﹐"资地本高"﹑"才力富健"。当他稍能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切感情时﹐也能创作出一些较好的诗章。他有时也要感时伤世﹑懮念旱灾:"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懮旱意﹐涕泣向蒿莱"(《广阳山道中》)﹐有时则面对潦水感慨万端:"潦水阴相积﹐萧葭晚自寒。大夫方跋涉﹐天步属艰难"(《赵州道中》)。他有时还要抒发自己宦海浮沉的哀怨和牢骚﹐同时表现向往隐居的闲情逸志。如《冬日登楼》﹑《九日登楼》﹑《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这些诗虽然取材也还嫌狭隘﹐但的确有一定真情实感。在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来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沤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情况﹐虽嫌体物呆滞﹐但也还能传神。他以"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来表现南北奔波的布衣诗人谢榛﹐以"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寄元美》)来刻画好友王世贞﹐也较形像。但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品评此诗说:"不着议论﹐而一切着议论者皆在其下。"着有《沧溟集》30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

[宋代] 沈辽

馀景避世欢,栖迟在丘壑。
公子引车骑,相访南山崿。
长离舞员嵩,同为九皋鹤。
晚节虽殊途,彷佛当年乐。
间关幽鸟哢,凌乱馀花落。
春风岂有意,群生自回薄。
夙昔钦二妙,联函得佳作。
顾予非季子,何足闻古乐。
葩华玩洒藻,银钩窥雅博。
故知霄鸿意,不为尘埃铄。
吾蚤拙世用,投老更衰索。
惭无锦绣段,何由报金错。

水龙吟·闻共党肆扰长沙,感作

[近现代] 常燕生

当年倚啸东门,操戈早信胡雏狡。
徙戎远论,绕朝长策,只供一笑。
牛李恩仇,何王玄义,湖湘血稿。
叹夷甫诸人,身犹未朽,新亭泪,谁凝抱。
日暮洞庭波渺。
赋招魂、汨罗人杳。
三湘猿鹤,七泽虫沙,九关虎豹。
竖子成名,时无俊物,眼中群盗。
尽悠悠此辈,清流数尽,料升平早。

郡斋遣兴叠韵

[清代] 孙寿祺

一年十二月团团,此日东风又送寒。
瓶钵生涯犹故我,薰莸臭味奈同官。
伤春心绪愁来易,隔岁家书盼到难。
且喜一龛弥勒共,参禅间作静中观。

玉壶吟

[明代] 杨光溥

玉壶吟西风,猎猎愁人心。
人心本不愁,柰此霜毛侵。
忆昔献赋金銮殿,意气当年比谪仙。
飞龙赐出天闲马,紫陌看花著玉鞭。
犀盘宝瓮黄金注,几度承恩白玉筵。
圣恩浩荡深如海,涓滴未酬颜已改。
老骥犹怀千里心,欲把青春问天买。

续重阳湖山登高

[清代] 郑国藩

为订登高约,裁笺尽日忙。
鹤鸣频倡和,驹隙易参商。
落帽晨空过,题糕愿待偿。
展期开胜会,佳话续重阳。
湖面蘋吹碧,岩腰菊吐黄。
联翩争拾级,婉娈喜成行。
迟客僧开径,窥人鸟坐墙。
微霜寒石室,疏桁静禅房。
竹籁添朝爽,茶烟飏午凉。
青精分枣饵,白堕泛萸觞。
选胜穷幽磴,探奇出上方。
解衣同磅礴,掉臂任清狂。
雁塔题摩藓,雷台屦试芒。
乘风高阁立,待月小亭望。
席布谈徐纵,歌徵兴倍长。
双声翻绛树,三叠谱霓裳。
倚笛云都遏,横琴耳更洋。
旋宫知换律,刻羽看调簧。
易水首收筑,雍门韵绕梁。
观棋猧乱局,品画客登床。
地僻尘缘隔,秋深桂子香。
鸿飞留雪爪,鳷擘壮诗肠。
砵击红裁候,珠联翠剪刚。
烟霞供吐属,天地共低昂。
竞病争䤹句,尖叉孰擅场。
百篇才重李,四杰首推王。
凤岭思陈迹,乌台演旧章。
群贤皆入室,馀子亦升堂。
罚例依金谷,摛词异醉乡。
遥峰千稿本,大块一行囊。
所慨天心异,凭谁国步匡。
采风馀板荡,论世感沧桑。
外侮交相逼,殷忧未易搪。
处裈多蚤虱,同室况蜩螗。
缺孰金瓯惜,冥如擿埴猖。
釜鱼徒泼泼,幕燕故翔翔。
薇蕨看谁采,安危在自强。
二仪催短景,一笑下崇冈。
唱晚渔歌起,吹归牧笛扬。
人声喧夕照,鸦影乱疏樟。
屐齿无前后,游踪互较量。
回头烟霭合,黛色郁苍苍。

和韵林鹤山秋兴 其三

[清代] 许超英

烟消雾歛净遥空,籁韵萧萧隔院通。
百代光阴如过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青灯影淡寒孤枕,红蓼花疏老半丛。
夜色凄然凉如水,流萤数点出墙东。

葬后有感因示诸弟侄

[明代] 张嗣纲

青山一望且长吁,满目蓬蒿起白狐。
后葬每惭非五鼎,前丧遗恨在三虞。
烟凝谷口疑魂聚,露滴松梢带泪濡。
但得先灵安马鬣,相逢何必论堪舆。

三叉河夜雨

[清代] 蔡佩香

纷纷雨叶落霜枫,旅况萧条夜气空。
蛙鼓高低悲草外,鼍雷耸彻入云中。
布襟单薄寒如铁,窗纸凄凉破有风。
想得明朝茅店月,那堪行李又西东。

雨中看山

[清代] 方芳佩

连朝掩扉卧,襟怀殊怏怏。
重阴昼亦昏,远色润书幌。
忽闻山雨飞,檐溜送清响。
开帘得奇观,林木何苍莽。
岂徒眼界新,足使神情爽。
拥鼻一微吟,挥毫技复痒。
横斜字半欹,聊以志幽赏。
绝爱群鸦雏,冲烟自来往。

西崦

[近现代] 严古津

杨柳如烟山绕村,春来清景似桃源。
青藤老屋杨家宅,中有幽人可晤言。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