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搦歌 其二

朝代:明代 作者:李攀龙

东家女儿大狡狯,屋里烧香出墙外。
供养世尊作佛会,愿得百媚无菑害。

李攀龙
1514~1570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9岁丧父﹐家境贫寒﹐无力延师﹐但刻苦好学。稍长嗜好诗歌。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明史?李攀龙传》)。嘉靖三十二年(1553)﹐出守顺德﹐饶有政绩﹐3年后擢为陕西提学副使﹐不久以病归里。自建一楼于华山﹑鲍山之间﹐取名"白雪楼"﹐读书﹑吟哦于其中。为人孤傲﹐对于不合者﹐辄戒门人不接纳。隆庆改元(1567)﹐荐起浙江副使﹐两年后迁为参政﹐后擢河南按察使。因母亡故﹐持丧还家﹐哀伤过度﹐不久去世。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首领之一。他持论比谢榛﹑王世贞还要褊狭﹐强调"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他认为﹐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创作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李于鳞先生传》)。甚至鼓吹"视古修辞﹐宁失诸理"(《送王元美序》)。他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论古则判唐﹑选为鸿沟﹐言今则别中﹑盛如河汉"(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以至对盛唐古诗也加以鄙视﹐他编选历代诗歌而成的《古今诗删》﹐唐后即直接明代﹐宋元诗一首未选﹐以示其论诗宗旨。由于他的文学主张过于片面﹐所以对他自己的诗文创作有着不良影响。比如他的乐府诗﹐自视甚高﹐实则剽窃仿真十分严重﹐"止规字句而遗其神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王世贞也承认﹐李攀龙的乐府诗"不堪与古乐府并看﹐看则似临摹帖耳"(《艺苑卮言》)。又如他的散文"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时常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读之赘牙戟口﹐也无甚佳作。但李攀龙头脑比较清醒﹐"资地本高"﹑"才力富健"。当他稍能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切感情时﹐也能创作出一些较好的诗章。他有时也要感时伤世﹑懮念旱灾:"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懮旱意﹐涕泣向蒿莱"(《广阳山道中》)﹐有时则面对潦水感慨万端:"潦水阴相积﹐萧葭晚自寒。大夫方跋涉﹐天步属艰难"(《赵州道中》)。他有时还要抒发自己宦海浮沉的哀怨和牢骚﹐同时表现向往隐居的闲情逸志。如《冬日登楼》﹑《九日登楼》﹑《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这些诗虽然取材也还嫌狭隘﹐但的确有一定真情实感。在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来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沤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情况﹐虽嫌体物呆滞﹐但也还能传神。他以"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来表现南北奔波的布衣诗人谢榛﹐以"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寄元美》)来刻画好友王世贞﹐也较形像。但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品评此诗说:"不着议论﹐而一切着议论者皆在其下。"着有《沧溟集》30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贺新郎 用前韵再赋

[宋代] 辛弃疾

肘后俄生柳。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右手淋浪才有用,闲却持螯左手。谩赢得、伤今感旧。投阁先生惟寂寞,笑是非、不了身前後。持此语,问乌有。
青山幸自重重秀。问新来、萧萧木落,颇堪秋否。总被西风都瘦损,依旧千岩万岫。把万事、无言搔首。翁比渠侬人谁好,是我常、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一杯酒。

除夜奉怀

[近现代] 郁达夫

又是一年将尽夜,不知青鬓几痕丝。
人来海外名方贱,梦返江南岁已迟。
多病所须唯药物,此生难了是相思。
明朝欲向空山遁,为恐东皇笑我痴。

送欧伯起

[宋代] 范仲淹

天与神交忽解携,一溪风月更同谁。
自惭萧洒如猿鹤,却向周郎怨别离。

初食笋呈座中

[唐代]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和裴令公一日日一年年杂言见赠

[唐代] 白居易

一日日,作老翁。
一年年,过春风。
公心不以贵隔我,我散唯将闲伴公。
我无才能忝高秩,合是人间闲散物。
公有功德在生民,何因得作自由身。
前日魏王潭上宴连夜,今日午桥池头游拂晨。
山客砚前吟待月,野人尊前醉送春。
不敢与公闲中争第一,亦应占得第二第三人。

赠刘都使

[唐代] 李白

东平刘公干,南国秀馀芳。
一鸣即朱绂,五十佩银章。
饮冰事戎幕,衣锦华水乡。
铜官几万人,诤讼清玉堂。
吐言贵珠玉,落笔回风霜。
而我谢明主,衔哀投夜郎。
归家酒债多,门客粲成行。
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
所求竟无绪,裘马欲摧藏。
主人若不顾,明发钓沧浪。

西山草堂

[唐代] 杜牧

何处人事少,西峰旧草堂。
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
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
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

燉煌太守后庭歌

[唐代] 岑参

燉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燉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四时馆

[明代] 戚继光

校武开形胜,论文傍梵宫。
层阴三树合,复道一泉通。
环宇寒暄异,流觞左右同。
醉来谁意气,白眼弄青虹?

罗汉果次敬夫韵

[宋代] 朱熹

目劳足倦登乔岳,吻燥肠枯到上方。
从遣山僧煮罗汉,未妨分我一杯汤。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