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四

朝代:明代 作者:李攀龙

燕支山下几回春,坐使蛾眉误此身。
二八汉宫含笑入,一时红粉更无人。

李攀龙
1514~1570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9岁丧父﹐家境贫寒﹐无力延师﹐但刻苦好学。稍长嗜好诗歌。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明史?李攀龙传》)。嘉靖三十二年(1553)﹐出守顺德﹐饶有政绩﹐3年后擢为陕西提学副使﹐不久以病归里。自建一楼于华山﹑鲍山之间﹐取名"白雪楼"﹐读书﹑吟哦于其中。为人孤傲﹐对于不合者﹐辄戒门人不接纳。隆庆改元(1567)﹐荐起浙江副使﹐两年后迁为参政﹐后擢河南按察使。因母亡故﹐持丧还家﹐哀伤过度﹐不久去世。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首领之一。他持论比谢榛﹑王世贞还要褊狭﹐强调"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他认为﹐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创作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李于鳞先生传》)。甚至鼓吹"视古修辞﹐宁失诸理"(《送王元美序》)。他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论古则判唐﹑选为鸿沟﹐言今则别中﹑盛如河汉"(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以至对盛唐古诗也加以鄙视﹐他编选历代诗歌而成的《古今诗删》﹐唐后即直接明代﹐宋元诗一首未选﹐以示其论诗宗旨。由于他的文学主张过于片面﹐所以对他自己的诗文创作有着不良影响。比如他的乐府诗﹐自视甚高﹐实则剽窃仿真十分严重﹐"止规字句而遗其神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王世贞也承认﹐李攀龙的乐府诗"不堪与古乐府并看﹐看则似临摹帖耳"(《艺苑卮言》)。又如他的散文"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时常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读之赘牙戟口﹐也无甚佳作。但李攀龙头脑比较清醒﹐"资地本高"﹑"才力富健"。当他稍能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切感情时﹐也能创作出一些较好的诗章。他有时也要感时伤世﹑懮念旱灾:"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懮旱意﹐涕泣向蒿莱"(《广阳山道中》)﹐有时则面对潦水感慨万端:"潦水阴相积﹐萧葭晚自寒。大夫方跋涉﹐天步属艰难"(《赵州道中》)。他有时还要抒发自己宦海浮沉的哀怨和牢骚﹐同时表现向往隐居的闲情逸志。如《冬日登楼》﹑《九日登楼》﹑《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这些诗虽然取材也还嫌狭隘﹐但的确有一定真情实感。在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来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沤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情况﹐虽嫌体物呆滞﹐但也还能传神。他以"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来表现南北奔波的布衣诗人谢榛﹐以"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寄元美》)来刻画好友王世贞﹐也较形像。但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品评此诗说:"不着议论﹐而一切着议论者皆在其下。"着有《沧溟集》30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舆自山左折行达碧云寺

[清代] 朱筠

不徒而舆舍小舸,人肩上上山之左。
秋风吹草草益深,崔巍石戴土坎坷。
坎坷之土没深草,茇草如割草行果。
土高土低乱行脚,十余脚互草中跛。
苦寻芳菲愁靃靡,强逐町疃耐堀堁。
一峰才下一峰上,半趾刚平半趾颇。
虽喜孤松作前导,每疑碎砾其中叵。
我乎定志游在斯,塞翁冉{阝知}福与祸。
三天都降九子陟,无路吾游无不可。
今朝小试左股夷,何客肯为前足裹。
忽焉土中出数石,张牙啮人跃不堕。
僧来指之过此閒,高阁当空见灵璅。
我远见阁近不见,喜若捕蛇得珠颗。
大呼仆夫齐足力,转眼翠云亭著我。
琳琅四壁照眼读,刻画端庄间娿娜。
人来人去言空堂,水后水前送侧柁。
即看河边山下路,一线蚰蜒平以妥。
我入险来出必易,顷刻冰心息观火。
眼中敬亭已落手,且乞蒲团此兀坐。

送邑候张湘门先生还湖南

[清代] 秦源宽

不得留公却送公,烹鲜小试半年中。
谁怜遮道攀辕泣,为达斯民借寇衷。

恭和夫子大人榆林留别士民之作敬步原韵 其一

[近现代] 周之濂

宦途初不计亨屯,佐府秦山又几春。
自许爱民兼报国,何分乐利与贤亲。
一从持斧绣衣去,忽听风声鹤唳真。
总是仁人能活命,百千反首复冠巾。

玉楼春 元宵后一日忆母

[清代] 万淑修

东风依旧来庭院。
极目家山云隔断。
辛盘空对九枝花,千里月明人更远。
黄河涛转亲无患。
窗外梅花开已半。
未逢驿使托青鸾,寄去高堂如觐面。

哭陆亚英依韵序三十绝 其十六

[清代] 周水平

避暑双双到日光,诗心唐韵句尤狂。
佳人谢去沧桑改,茅店空留翰墨香。

太史公墓 其一

[清代] 张琛

蚕室非其罪,龙门寄此身。
黄河坼地阔,青史比天尊。
死后文章显,生前寺宦论。
大人都见屈,洒涕石留痕。

白龙寺

[宋代] 靳更生

不怯山寒风力尖,要登绝顶看龙潜。
翚飞杰阁云穿栋,静镇禅关月满帘。
踏破松萝容极目,啸惊岩壑快轩髯。
我来默印无边义,寄与孤铃语夜檐。

过清流关

[清代] 韦谦恒

东南半壁势全收,奕奕雄关据上游。
五代烽烟余故垒,一天风雨入残秋。
乱山自向孤城绕,野水还归别涧流。
忽忆醉翁呼不起,独携尊酒倚高楼。

琐窗寒 题汤德媛《寒闺病趣图》

[清代] 汤芷

不恨偏愁,非慵似懒,恹恹终日。
年华逝水,又是暮冬时节。
倚妆台、双颦翠蛾,云鬟强整娇无力。
正峭寒一阵,侍儿低语,夜来微雪。
帘密休轻揭。
怕见了梅花,怜伊瘦骨。
葱尖拢袖,闲究还丹真诀。
更多情、呵冰草书,几回鹿脯从人乞。
待和风、吹暖兰房,共玩春宵月。

横江词

[清代] 叶肇梓

人道横江恶,侬道横江好。
不是浪如山,郎船去已早。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