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雪咏怀

朝代:明代 作者:李梦阳

索居倦晨暮,沓沓伤岁穷。
玄云为谁屯,流霏夜常风。
映隙既窈窕,穿窗亦玲珑。
凌高似有缀,填卑忽若崇。
裒多虽称物,益寡竟谁功。
匪无盈尊酒,斟酌解我忡。
途路怅伊阻,佳期杳莫同。
握瑾惜楚老,枝瑶怨国风。
人欲天必从,积感理能通。
钟弦旷易绝,郢论寡弥工。
持为知音说,庶以折其衷。

李梦阳
1472~1529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出身寒微。曾祖父赘于王氏﹐父恢复李姓。弘治六年(1493)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因连丧父母﹐在家守制。直到弘治十一年﹐出任户部主事﹐后迁郎中。弘治十八年四月﹐因弹劾"势如翼虎"的张鹤令﹐被囚于锦衣狱﹐不久宥出﹐罚俸三个月。出狱后﹐途遇张鹤令﹐李梦阳扬马鞭打落其两齿﹐可见他嫉恶如仇的强硬态度。正德元年(1506)﹐因替尚书韩文写弹劾刘瑾奏章﹐被谪山西布政司经历﹐不久又因他事下狱﹐赖康海说情得释。刘瑾败﹐复起任原官﹐迁江西提学副使。后因替朱宸濠写《阳春书院记》而削籍。李梦阳鉴于当时台阁体诗文存在"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弊端﹐决心倡导复古以救其痿痹﹐确有一定进步作用。他认为"宋人主理不主调﹐于是唐调亦亡"(《缶音序》)﹔同时也鄙弃中晚唐诗﹐认为"至元﹑白﹑韩﹑孟﹑皮﹑陆之徒为诗﹐始连联斗押﹐累累数千百言不相下﹐此何异于入市攫金﹑登场角戏也"(《与徐氏论文书》)。主张古诗学魏晋﹐近体学盛唐。他的主张影响甚大。《明史?文苑传》说他与何景明"倡导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翁然宗之"。然而﹐李梦阳过于强调格调﹑法式﹐未能很好地从复古中求创新。尤其在他与何景明的辩论中﹐意气用事﹐论点更趋偏激﹐导致刻意古节﹑泥古不化的流弊﹐甚至走上抄袭剽剥的道路﹐反而扼杀诗歌创作的生机。直到晚年﹐他有所悔悟﹐在《诗集自序》里﹐承认"真诗乃在民间"﹐而自己的诗是情寡词工﹐并非真诗。李梦阳创作的乐府和古诗较多﹐其中有不少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且寄寓了作者力求有所改革的政治理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揭露了明朝军队的腐败:"万里黄尘哭震天﹐城门昼闭无人战"﹔还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长城前。"笔力颇为苍劲沉重。《君马黄》刻画宦官的骄横﹐也栩栩如生。坐车的宦官由于"前径狭以斜﹐曲卷不容车"﹐竟然下令拆房毁屋﹐于是"大兵拆屋梁﹐中兵摇楣栌﹐小兵无所为﹐张势骂蛮奴"﹐暴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空城雀》通过对群雀啄麦﹑坐享其成的描绘﹐表示了对既无利弹﹑又蔑网罗的贫苦"翁妪"的同情﹐很有深意。《玄明宫行》铺叙了宦官住地的盛衰﹐抨击了他们的穷奢极欲﹐更嘲讽了这些家伙顷刻烟消云灭的可悲下场。李梦阳的乐府﹑歌行在艺术上有相当成就。他善于结构﹑章法﹐如《林良画两角鹰歌》从画说到猎﹑从猎生发议论﹐后画猎双收﹐很见功力。但时有雕凿之痕﹐并未臻于自然流转的神境。另有部分乐府模拟严重﹐不足取。除乐府﹑歌行之外﹐李梦阳的七律也有特色。他专宗杜甫﹐七律多气象阔大之辞。如《台寺夏日》对台寺的描绘﹐很有磅礡飞动的气势﹐并蕴藏着鉴古知今的情思。他创作七律﹐也能注意开阖变化。王维祯认为:"七言律自杜甫以后﹐善用顿挫倒插之法﹐惟梦阳一人。"但也应看到﹐李梦阳的七律并非全是雄浑健拔之作﹐还有少数兴象飘逸﹑风味盎然的诗篇。如《舟次》"贪数岸花杯不记﹐已冲风雨缆犹牵"﹐《春暮》"荷因有暑先擎盖﹐柳为无寒渐脱绵"﹐用词精警而自然﹐情趣横生而不落俗套﹐另具一种风致。着有《空同集》66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风急落梅

[宋代] 杨万里

梅花已是不胜癯,无赖东风特地粗。
狼籍玉英浑不惜,强留嫣蒂与枯须。

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

[唐代] 刘禹锡

五綵绣衣裳,当年正相称。
春风旧关路,归去真多兴。
兰陔行可采,莲府犹回瞪。
杨家绀幰迎,谢守瑶华赠。
御街草泛滟,台柏烟含凝。
曾是平生游,无因理归乘。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其一

[唐代] 骆宾王

闻君招隐地,髣髴武陵春。
缉芰知还楚,披榛似避秦。
崩查年祀积,幽草岁时新。
一谢沧浪水,安知有逸人。

蚕妇

[宋代] 张俞

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田家屋上壶

[宋代] 梅尧臣

脩蔓屋头缀,大壶檐外垂。
霜乾叶犹苦,风断根未移。
收挂烟突近,开充酒具迟。
贱生无所用,会有千金时。

题池州翠光寺

[宋代] 岳飞

爱此倚栏杆,谁同寓目閒。
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
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
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和和靖八梅 其一

[宋代] 胡铨

暗里寻香自不迷,照空焉用夜燃脐。
欲危疏朵风吹老,太瘦长条雨飐低。
孤艳几时同把盏,野香犹记助看题。
唐人未识高标在,浪自纷纷说李蹊。

和赵承旨题岳王墓韵

[元代] 高明

莫向宗周叹黍离,英雄生死系安危。
内廷不下班师诏,朔漠全归大将旗。
父子一门甘仗节,山河万里竟分支。
孤臣犹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赋赠东山子祷雨端阳有应三首 其三

[明代] 张煌言

「繁露」春秋说大雩,谁怜五日欲无襦!杯中似有栾巴酒,洒作千家摄水符。

杞人忧

[近现代] 秋瑾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