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七首)

朝代:明代 作者:刘基

黍穗高低菊有华,廛居恰似野人家。
夕阳日向西墙过,只为微生换鬓华。

刘基
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14岁入郡庠学《春秋》﹐后从郑复初学习宋代理学。元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授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江浙儒学副提举﹐因检举御史失职事受排挤﹐弃官隐居。至正八年(1348)﹐台州方国珍聚众起事﹐复被任为浙东元帅府都事﹐因反对招抚之策﹐力主剿捕﹐与上司意见抵牾﹐被罢职﹐放浪于绍兴山水间﹐以诗文自娱。安山吴成七起事时﹐又被委任为都事﹐曾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义军﹐升为浙东行省郎中。不久又与元朝统治者矛盾﹐弃官隐于青田山中﹐着《郁离子》以明志。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攻占浙东﹐刘基与宋濂等应朱元璋征召到南京﹐陈时务十八款﹐劝朱元璋脱离韩林儿自立。其后七﹑八年内﹐深受朱元璋倚重﹐参与机要﹐辅佐朱元璋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部﹐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明洪武元年(1368)﹐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洪武四年﹐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受朱元璋猜忌﹐赐归乡里。洪武八年﹐懮愤而死。一说被胡惟庸毒死。刘基的政治主张﹐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本"﹐"固国莫大于保民﹐而保民莫切于备患"(《春秋明经》)。他把休养生息﹑加强武备视为立国的两大根本。明朝开国后﹐他任御史中丞﹐曾参与朝廷多项重大决策。尤为重要的是﹐他与朱元璋共同改变了唐宋以来的科举考试方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应试者的文章必须仿宋经籍﹐代古人语气来写﹐多用排偶文体﹐这就是后来的"八股文"﹐又叫作"制义"。这一考试方法沿用到清末。它在巩固封建制度﹑禁锢思想文化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明初文坛上﹐刘基占有重要地位。他具有比较系统的文学思想。首先﹐从儒家"诗教"思想出发﹐强调作品的教化作用﹐认为应当"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照玄上人诗集序》)。这种教化作用﹐既可以对下移风易俗﹐也可以对上讽谕劝谏。他贬斥元代以来的纤丽文风﹐提倡"师古"﹐力主恢复汉唐时期的文学传统﹐以司马迁﹑班固﹑陈子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人为楷模。当时﹐与刘基齐名的文学家宋濂也提倡复古。他们的理论和著述﹐对于明初文风由纤丽转向质朴﹐起了重要作用。刘基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诗歌之中﹐又以乐府﹑古体诗为优。他在诗歌写作中﹐贯彻自己的文学思想﹐写了相当数量的讽谕诗。这些诗描绘元末明初的社会动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他揭示了农民在地租王税下所受的严重剥削:"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王租未了私债多﹐况复尔辈频经过。"(《野田黄雀行》"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今日路傍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畦桑词》)他在一些诗里还刻画了农民在连年战祸下的流离惨状:"平民避乱入山谷﹐编篷作屋无环堵。回看故里尽荆榛﹐野乌争食声怒嗔﹔盗贼官军齐劫掠﹐去住无所容其身。"(《雨雪曲》)他抨击官吏肆虐给百姓造成的祸难:"官吏逞贪婪﹐树怨结祸胎。"(《感时述事十首》之七)"况闻太行东﹐水旱荐为虐。饥氓与暴客﹐表里相倚着。赈恤付群吏﹐所务惟刻削。"(《过东昌有感》)他甚至讽刺朝廷最高统治者在战火纷飞﹑"浪动江淮战血红"的年代里﹐还纵情于声色享受﹐"新向湖州召画工"(《有感》)。与此同时﹐他在《孤儿行》﹑《病妇行》﹑《田家》等一组诗中﹐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在《夏夜台州城中作》﹑《赠周宗道六十四韵》等诗中﹐抒发了为民请命的志愿。这些诗篇都具有社会意义。当然﹐在刘基诗歌作品中﹐更多的是感慨人世沧桑﹐咏叹怀才不遇﹐以及一般的写景抒情篇章﹔其中还杂有若干歌颂圣王﹑遯世游仙之作。与诗相比﹐他填的词大多内容空泛﹐情绪低沉﹐少有佳作。刘基诗歌的艺术风格比较多样﹐或求雄浑﹐或求婉约﹐或求奇崛﹐或求天然﹐兼容并包﹐卓然成家。著名的神话诗《二鬼》长达1200余字﹐描写管理日月的结邻﹑郁仪二鬼﹐被天帝暂放人间﹐50年不得相见﹐后来宇宙变动﹐二鬼见面后相约为天帝除翳﹐再造乾坤。天帝大怒﹐重将二鬼拘囚﹐"养在银丝铁栅内﹐衣以文采食以麋"。二鬼无可奈何﹐只好等待天帝息怒﹐重返天上同游。诗中二鬼隐喻自己和宋濂﹐曲折地表现了在朱元璋猜忌压抑下的苦闷﹐以及再整朝纲的抱负。诗歌想象奇谲﹐语言瑰丽﹐风格雄浑﹐气势恢宏。而他的另一些诗﹐又追求浅显通达﹐如《懊歌》:"养儿图养老﹐无儿生烦恼。临老不见儿﹐不如无儿好。"《从军五更转》:"一更戍鼓鸣﹐市上断人声。风吹鸿雁过﹐忆弟复思兄。"饶有民歌风味。刘基墨迹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但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他在元末隐居时所写的《郁离子》﹐共18章﹐195节﹐多者千言﹐少者百字﹐在议论之中常杂以寓言。郁离二字﹐意思是文明。刘基在此书中﹐较全面地发挥了他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观念。其目的是向统治集团讽谏﹐以实现封建制度长治久安。但在讽谏之中﹐也包含了对统治集团昏聩腐朽﹑贪婪自私的一些揭露。例如"卫懿公好禽"﹐"晋灵公好狗"﹐"灵丘之丈人善养蜂"﹐"济阴之贾人渡河"﹐"屈子谓楚襄王"等节﹐都写得很精彩。尤其是"楚有养狙以为生者"一节﹐写"狙公"强迫众猴子到山中采草木果实来供奉自己﹐后来众猴子觉悟过来﹐终于在某一天"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这则寓言﹐揭示了统治者压榨剥削百姓必遭反抗的道理﹐很生动﹐也很深刻。除《郁离子》外﹐刘基还写了若干思想性较强的散文。著名的《卖柑者言》﹐描写杭州有小贩卖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作者买后诘问时﹐小贩答道:"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于是"予默然无以应"。它的讽刺锋芒﹐实际上是针对整个统治阶级的﹐是明代寓言体散文不可多得的佳作。由于刘基以师古为宗旨﹐他的散文风格古朴浑厚。《郁离子》模仿秦汉子书﹐语言典奥﹐义蕴深远。他善于驰骋想象﹐将古代史实传说大胆改制﹐推陈出新。一般的说理散文﹐论点鲜明﹐文笔犀利﹐而且往往夹叙夹议﹐注意文字的形像性。他的写景散文数量不多﹐以隐居会稽时所作的《游云门记》﹑《出越城至平水记》﹑《活水源记》﹑《白云山舍记》等篇为佳。写景时讲求意境﹐手法细腻﹐如《松风阁记》描写风中之松:"有声如吹埙箎﹐如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铁马驰骤﹐剑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听之者﹐耳为之聪。"颇有唐宋散文名家的风致。刘基的诗文佳品﹐多作于元末他前半生几次弃官隐居时期。明初出仕之后﹐诗文多酬酢之作﹐内容芜杂﹐思想空泛。死前数年归里闲居﹐所作多为无病呻吟﹐有价值的很少。刘基的著作较多。先曾由其子刘仲璟﹑孙刘廌等分别编为《郁离子》5卷﹑《覆瓿集》并拾遗20卷﹑《写情集》4卷﹑《犁眉公集》5卷﹑《春秋明经》4卷﹐于明初梓行于世。成化六年﹐戴暨等人汇刻为《诚意伯文集》20卷。嘉靖三十五年﹐樊献科根据文章体裁﹐更定编次为《重编诚意伯文集》18卷。今通行本为四部丛刊本《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20卷﹐系据乌程许氏藏明刊本影印而成。内收《郁离子》18章﹑文220篇﹑诗1184首﹑词233首﹑《春秋明经》42则。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周氏敬荣堂诗

[宋代] 辛弃疾

泰伯古至德,以逊天下闻。
周公去未远,二叔乃流言。
春风棠棣萼,秋日脊令原。
岂无良友生,岁晏谁急难。
当年召公诗,虑缺兄弟恩。
贤哉首阳子,此粟久不餐。
末俗益可嗟,有货无天伦。
仓卒竞锱铢,或不暇掩亲。
朝从官府去,暮与妻妾论。
手植父桑枯,俄顷楚越分。
口泽母杯圈,改作唇齿寒。
我观天地间,孰不知爱身。
有伐其左臂,那复右者存。
君看百足虫,至死身不颠。
一矢折甚易,累十力则艰。
世其有不知,利欲令智昏。
周君千载士,金玉四弟昆。
状如商山皓,雍雍古衣冠。
又如孔门科,行义皆可尊。
我行前冈上,人指孝友门。
邀我饮其家,本末能具陈。
我家所自出,嘉佑刘三元。
至今起俗说,闻者薄夫醇。
逮我先君子,仁孝俭且文。
室有相乳猫,庭有同心兰。
推梨更逊枣,左右儿曹欢。
尺布与斗粟,咄哉彼何人。
比屋二百年,试比东西隣。
东家余破釜,西里今颓垣。
萁豆自煎煮,拔地无本根。
逼逼守遗戒,岂不在子孙。
矧复学圣贤,遑恤后富贫。
谁书百忍字,何不一笑温。
我老悲古道,闻此摧肺肝。
洗盏前致词,福善天匪悭。
圣朝重揖逊,欲尧舜此民。
请君大其门,车马行便蕃。
长歌谪仙李,茂记文公韩。
我诗聊复再,语拙意则真。
此书君勿嗤,傥俟采诗官。

书海陵滕從事文会堂

[宋代] 范仲淹

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
诗书对周孔,琴瑟亲义黄。
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
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载光。
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
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
裁培尽桃李,栖止皆鸾皇。
琢玉作镇圭,铸金为干将。
猗哉滕子京,此意久而芳。

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代] 陆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神宗皇帝挽辞二首

[宋代] 王安石

将圣由天纵,成能与鬼谋。
聪明初四达,俊乂尽旁求。
一变前无古,三登岁有秋。
讴歌归子启,钦念禹功修。

满江红

[宋代] 文天祥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跨马过练墟喜晴

[宋代] 范成大

稻穗初乾怕雨时,晚来蒸暖欲霏微。
西风若肯吹云尽,不惜飘飘侧帽归。

和王道录韵其人尝住茅山

[唐代] 王翰

两首新诗墨色浓,飘然逸气有仙风。
藜床清梦飞为蝶,竹杖通灵化作龙。
商皓芝田云更白,葛公丹井水无红。
他年勾曲寻真去,会向云边问小童。

南征道寄相送者

[宋代] 欧阳修

楚天风雪犯征裘,误拂京尘事远游。
谢墅人归应作咏,灞陵岸远尚回头。
云含江树看迷所,目逐归鸿送不休。
欲借高楼望西北,亦应西北有高楼。

缺题

[明代] 陈嘉谋

施氏山前旧有人,吴王宫殿几重新.
年来绿树村边月,夜半清溪梦里身.
衰草尽随眉黛落,飞花长逐杜鹃声.
西家女侠今何在。白苎轻萝谢四邻.

咏怀二首 其二

[唐代] 李贺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