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秋纪事三首

朝代:明代 作者:吴国伦

将相交欢自一时,圣朝威福岂全私。
当关已尽吞胡气,压境犹称入贡期。
塞外橐驼燕士女,林间鸟鹊汉旌麾。
郊原入夜号新鬼,却恨军前插羽迟。¤

(1524~1593)明代文学家。字明卿,号川楼子、南岳山人。兴国(今属江西)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擢兵科给事中。触忤严嵩,被谪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又移南康推官等。严嵩败,起为建宁同知,历邵武、高州知府、贵州提学副使、河南左参政。后罢归。归里之后,诗名很高。当时求名之士,或东走太仓(王世贞),或西走兴国(吴国伦)。为后七子之一。吴国伦关心国事,所作《庚戌秋日纪事》3首,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件,揭露了敌兵压境时明朝军队的腐败和无能。一是当敌方伪装"入贡"大举进犯时,明军仍醉生梦死,致使"郊原入夜号新鬼,却恨军前插羽迟"。二是开战之后,明将竟用方士遣送阴兵破敌。三是两军对阵需要兵器时,司库者竟要坐索千金,等兵器到手,敌军早已得意而去。沉痛的诗句流露着诗人对国事的焦虑和深刻的嘲讽。《暮秋感怀》三首并不是对自然秋景的伤怀,而是对民劳国艰的深切担忧。诗中一方面描写了"民劳过□尾,客策下焦头","急难征兵远,疮痍转饷频"的惨景。另方面揭露了"戚里纷丝竹,侯家盛绮罗"的豪华,两相对照。诗人发出"时艰民力尽,世赏国恩多"的感喟。他的咏史诗,如《□洲吊古》,对"独余肝胆壮东流"的宋末民族抗元英雄表示了景仰之情,同时也包含着对明王朝命运的忧虑。吴国伦还善于描写各地的奇风异俗。《高州杂咏》以"一日更裘葛,三家杂汉夷,鬼符书辟瘴,蛮鼓奏登陴"来表现当地风俗人情。清代沈德潜品评此诗时说:"风土诗,须此奇警之笔,方写得生动。"(《明诗别裁集》)《阁鸦行》对阁鸦周围的少数民族习俗的描述,尤为逼真。《次奢香驿因咏其事》赞美使西南地区"承平二百载"的奢香夫人,也很有识见。这些诗歌是诗人长期在"鸟言难可解,卉服日以亲"(《饭水西驿》)的滇境生活的结果。王世贞对吴国伦"能求诣实境,务使首尾匀称,宫商谐律,情实相配"(《艺苑卮言》)的评语,颇能说明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刻画风景,还是抒发情怀,他的诗都真实朴素,甚少夸饰过当之词,读来亲切而有兴味。另外,他的诗歌尚能注意结构、声调,虽无别出蹊径的显著特色,但也能做到情景较为和谐的统一。他的作品虽然繁富,才力却略显不足,故时有重复雷同的现象。胡应麟讥他"用句多同,故十篇而外,不耐多读"(《诗薮》),实切中其弊。著有《□□洞稿》54卷,《续稿》27卷。(尹恭弘)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送刘习之

[明代] 杨士奇

故人不可见,喜见子孙贤。
昨者义乌令,今来黄鹤仙。
芳春都市酒,新水北河船。
却忆萧方伯,分携又五年。

二十四浮航

[宋代] 杨备

青雀浮航夜照波,星繁云静月华多。
玉楼人凭栏干立,直下天心耿耿河。

梅林分韵得陶字

[宋代] 杨大光

蟠根寄荒绝,擢干空椮萧。
乡来闻妙语,剪拂到儿曹。
垂老犹叵堪,开落几徒劳。
不谓动杖屦,惠然排蓬蒿。
尚能领诸生,相就醉澄醪。
真赖旁辉映,并觉标韵高。
酒阑兴未已,分韵看挥毫。
籍湜俱可人,冥搜争过褒。
乃知天地间,一等为贤豪。
横飞与陆沉,亦各系所遭。
再烦起穷边,国柄行当操。
尽期如此花,晓夕幸甄陶。
得备和羹用,宁不出伊皋。
百年几春风,勿令心忉忉。

题画兰

[明代] 杨子善

九畹香清露气寒,三湘月落泪痕乾。
楚天空阔秋无际,谁复行吟泽畔看。

元宫词六首 其六 顺帝

[明代] 杨子器

练槌{艹井}髻紫头绳,金绣云肩翠玉缨。
学舞天魔才摆队,长安又领接番僧。

西郊晚步

[宋代] 杨学李

江城五月风雨馀,岭南地僻少驰驱。
政馀长日无与俱,寻幽步屧城西隅。
地平山远迷绿芜,垂阳深处闻鹧鸪。
萦纡小径逅浮图,松风夹道如笙竽。
清池冷浸秋水菰,如有露气侵庭梧。
桃笙院静横竹奴,栩栩清梦游冰壶。
觉来残照不可呼,更待好月同归涂。

浪淘沙 海棠

[明代] 杨宛

尽日若含愁,别样娇羞,晚凉香散上帘钩。
带露摘来斜插鬓,一段风流。
蛩语玉阶幽,又是深秋,相携闲对小妆楼。
不解断肠伊似我,我似伊否。

壬申九日登览旷亭忆旧会兼喜谷司马初还次前韵

[明代] 杨巍

往事真如昨,登高复此间。
岁时人半老,江海客初还。
暮雁声偏疾,寒花色自斑。
不须多感慨,东望有牛山。

御仙花

[宋代] 杨巽斋

不逐凡花逞艳娇,移根上苑独清高。
君王曾选装金带,侈锡持荷耀紫袍。

醉杨妃

[明代] 杨循吉

一枝无力倚娉婷,曾记真妃醉未醒。
不道沈香亭畔宠,秋风篱落易飘零。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