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汝由,定芳子。嘉靖巡视承天,以善书法被荐,授中书舍人,办事制敕房兼翰林院典籍,参与编纂《承天大志》、《玉牒》(皇室谱牒)和摹抄《永乐大典》,侍经筵,在内廷讲书,后官至太仆寺丞、光禄寺少卿,加四品服。今上海人(上海黄浦区人),弟顾从义。
赵子昂,名孟,字子昂,号松雪,别号欧波、水晶宫道人等。生于南宋理宗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卒于元英宗二年(公元1322年),终年六十九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年十四,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累官翰林院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元史云其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死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敏。赵子昂博学多才,诗词、书法、绘画、音乐造诣均深,特别是书画方面最为突出。他是元代最负盛名的杰出书法家,是元代书坛托古改制的主将。同时他还是书画理论家,竭力提倡直接取资晋唐,主张作书要有古意,反对“近体”即南宋书风。他身体力行,广泛涉猎古代名迹,刻苦临学,窥察精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成为“本朝第一”。尤其是他以遒丽书风见长的行、楷书方面的艺术成就,和他倡导的“书画同源”,强调绘画中用笔的书法趣味,不仅左右了元朝一代的书风画界,而且对明、清两代,甚至对现代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书法史上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赵子昂一生书写了大量书法作品,从他的传世墨迹,显现出他早、中、晚年不同师承的风格的变化。他四十七、八岁至六十三、四岁之间,是他书法艺术成就的最盛期,其小行书《洛神赋》、《前、后赤壁赋》、《吴兴赋》现存浙江省博物馆;其《兰亭十三跋》现由日本高岛氏收藏。其行书〈万寿曲〉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马致远
马致远(1250-1323?)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东篱乐府》。
高明(约1305~约1371) 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李仕兴,元朝河北藁城县人,元代儒家静修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少年远游,博求深造。多有训彝,人争师之。以隐遁终居乡里。
王冕
(1287--1359)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曾游大都(今北京),泰不花荐以词馆职,不就。归隐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朱元克婺州(路治今浙江金华),授以谘议参军,旋卒。工画墨梅,学扬无咎,花密枝繁,别具风格,曾用胭脂作没骨梅,亦佳妙。又善写竹石。兼能刻印,以花乳石(青田石一类)作印材,相传由其创始。其诗多描写隐逸生活,也能反映人民疾苦,语言质朴,不拘常格。所著有《竹斋集》。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关汉卿
关汉卿(1240?-1310?)号己斋叟,大都(今北京)人。为人倜傥风流,博学能文,滑稽多智。他是伟大的戏曲家,散曲也有成就。
王实甫
王实甫是大都(今北京)人。后人推测他的生卒年大约是1260-1336年,主要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年-1307年),这正是元杂剧的鼎盛时期。王实甫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和《丽春园》等十三种。其中最著名的《西厢记》共五本,是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重,被称为「杂剧之冠」。
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关于冬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