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解释
康熙字典
音韵方言
基本字义
氍qú(ㄑㄨˊ)
1、〔氍毹〕毛织的地毯,旧时演戏多用来铺在地上或台上,因此常用“氍毹”或“红氍毹”代称舞台。
详细字义
◎ 氍qú
氍【辰集下】【毛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8画
《玉篇》巨俱切《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
说文解字
氍【卷八】【毛部】
氍毹、毾㲪,皆氊緂之屬,蓋方言也。从毛瞿聲。其俱切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1 [客英字典]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 粤语:keoi4
上古音系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氍 |
瞿 |
魚 |
衢 |
ɡʷa |
|
廣韻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氍 |
衢 |
其俱 |
羣 |
虞 |
虞 |
平聲 |
三等 |
合口 |
虞 |
遇 |
上平十虞 |
gi̯u |
ɡĭu |
ɡio |
ɡio |
ɡɨo |
ɡio |
guə̆ |
qu2 |
gyo |
giu |
聲類曰氍毹毛席也風俗[通/文]云織毛褥謂之氍毹亦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