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雨还是像下垂的垂线一样密集并下个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注释

(1)秋高:秋深
(2)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3)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4)挂罥(juàn):悬挂。
(5)忍能:怎能
(6)入竹去:跑进竹林。
(7)俄顷(qǐn):不久,顷刻之间。
(8)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9)布衾(qīn):棉被。
(10)娇儿恶卧踏里裂:指稚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了;恶卧,睡相不好。
(11)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照射,“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2)雨脚如麻:形容雨水密集。雨脚:雨点
(13)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4)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15)安得:如何能得到。
(16)大庇(bì):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庇:遮蔽、保护。
(17)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
(18)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乌云密布的样子)
(19)突兀:高耸的样子
(20)见(xiàn):同“现”,出现。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题本身就很有趣。茅屋为秋风所破,为什么还要“歌诗一首”?是什么牵动了诗人的诗情呢?
诗以描述开篇,完全是写实的手法。先写秋风的威力,“怒号”是其声势,卷走屋上茅草是其“战绩”;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面对这大自然的强者,只好任其所为,眼看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高飞的挂在了树梢,低徊的沉到了塘坳。
面对大自然的暴力,诗人表现得较为平静,甚至还有几分耐心去欣赏它。但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他却真的动了肝火。它如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失态,是那样率真。与其说他是在和孩子们生气,不如说他是在和自己生气。他恨自己老迈年高,生活无依,一事无成,于国于家都没什么用了。也许还深责自己缺乏修养,和小孩子们一般计较。总之,焦灼之后,他转为沉静,渐而苦苦地思索。
大风过后,黑云涌来,不用说,秋雨是不请自来的了。诗人收回自己的视线,不再关注大自然的风云变化,而把心神集中在自己赖以生存的茅屋里。多年的贫困,多年的流离失所,他甚至做不起一床被子,而就是那床冰冷似铁的被子,也让睡觉不老实的孩子蹬破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可是秋雨却不管不顾地下个不停。这是怎样的生活啊!长夜漫漫,诗人失眠了。而“自经丧乱”,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突然,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徵招 题王船山鼓棹词

[清代] 高燮

孤灯冷对婆娑影,毕竟愁肠难断。
举目尽沧桑,可有人思汉。
故枝空自恋。
只写出、鹧鸪声怨。
地老天荒,但南无北,海枯石烂。
苦忆好春归,烟花散。
一寸情怀缭乱。
伫立盼佳期,比天涯还远。
残红看不见。
想消受、泪珠无算。
而今我亦最伤心,怕临风重按。

宫词 其四十五

[宋代] 王圭

纱幔薄垂金麦穗,帘钩纤挂玉葱条。
楼西别起长春殿,香壁红泥透蜀椒。

宛陵杂诗四首 其一

[清代] 缪徵甲

不挂蒲帆缓缓行,秋风吹我到宣城。
出山泉水潺湲急,可似山中彻底清?

秋夕无寐

[明代] 陈良贵

一番风雨过,庭院觉新凉。
老至夜无寐,秋来更转长。
萤光斜入户,蟾影漏侵床。
抚枕无言处,流年两鬓霜。

送春

[清代] 秦廷璧

九十韶华欲换新,流莺呖呖唤声频。
落花满地无人扫,明月风光不是春。

田家杂兴和林屋山人作 其四

[清代] 沈纕

穹窒竞熏鼠,岁晚百务閒。
踪迹远城市,陶然西畴间。
新酒可介寿,园蔬供夕餐。
不惜三时勤,获此终岁安。
贫贱瘁筋力,貌苦心亦欢。
衣食幸自周,苟免饥与寒。

桃花七绝三首 其三

[近现代] 张涤华

满眼芳菲一夜残,多情应是怨春寒。
早知坠溷无人问,留得红英仔细看。

送致政太师归洛

[宋代] 刘挚

元丰天子赐安车,黄发翩翩翊圣初。
坐省故携灵寿杖,会朝仍驾虎贲舆。
平泉花木眷常在,辽水城池鹤自如。
身是赤松无一事,乳桐孙竹看扶疏。

柳梢青 闺情

[清代] 陈维岱

底事销魂。
为逢秋社,燕子抛人。
十二回阑,时时闲倚,划遍钗痕。
倦来枕压香云。
忘卸却、犀簪辟尘。
一梦初回,几番愁见,孤独黄昏。

夜雨泊青县二首

[清代] 金玉冈

一夜孤篷雨,新潮涨旧痕。
野航轻似叶,小县冷如村。
贴水编茅屋,沿堤抱柳根。
又随萍梗伴,暂过酒家门。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