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心院(十首之第三首)

朝代:辽朝 作者:萧观音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
为是秋来展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
换香枕,待君寝。

赏析

萧观音,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工书能诗,善弹筝、琵琶,能自制歌词,甚得辽道宗宠爱。但后因辽道宗荒于时政,溺于游猎,萧后讽诗切谏,因而被疏失宠。为感君恩,遂作《回心院》词十首,后被收于辽王鼎所作《楚椒录》。
这十首词,几乎是同一格调,都是以日常生活的细节——从宴寝欢娱诸方面,联章铺叙,反复咏叹,使十首词不可分割,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十词中心明确,意向归一,即希望能重获宠幸。其中反映心情之迫切,失宠之寂寞苦闷,情感非常细腻,表达也极其婉转。在每词的首句所提“深殿,象床,香枕,翠被”等无一不能掠起女主人公相思之情。女主人公费尽心思:扫深殿,拂象床,换香枕,张呜筝等等,为什么呢?却原来只为待“君”。词句不惜笔墨联章铺叙,反复咏叹,把一个被君所弃,为爱所困那种缠绵悱恻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可称是词的第一大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表现手法细腻,描写手段之高明。第一首表现了女主人公由于被弃,心情索然,终日苦闷,无心打扫殿堂,以致游丝网成堆,青苔厚阶面,一座富丽豪华的殿堂却成了荒凉幽暗的世界。但女主人公着意点显然不仅仅是表现自己凄苦哀愁,而是借此来打动“君王”,“扫深殿,符君宴”。此后九首词基调与此一致,都是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的所作所想,用来感动君恩复返。词中用词达意十分巧妙。如第一首形容殿用“深”、“暗”二字,使荒凉之景顿现,凄苦之情顿生。又如第二首中,象风却“半边卧”,第三首中,香枕边“一半”无云锦,第四首中鸳鸯对却被“羞杀”,用美好的事物与不幸的现实相对照,使人印象极为深刻。写当时情景之苦,所用动词传词达意也极其生动。如象床之上不言君王未临半床空,而言“敲坏半边知妾卧”,一个敲字表现急切的心情,以至象牙床都被敲坏。又如在香枕旁边不言女主人公泪眼如雨,愁肠满腹,而言“双双泪痕渗”,一个渗字又包含了多少女主人公长夜难眠,孤枕而泣的情感。
第三个特点是情感凄丽哀婉,感情的复杂多变象是在不禁意中流露。一面是“游丝络网尘作堆”的愁量,而另一方面却有“扫深殿,待君宴”的美好期望。一方面明知“银灯一样明”,偏偏又说“偏是君来生彩晕”,使女主人公的被君遗弃时的苦闷愁怨与对重获君恩的希冀同时表现出来,使女主人公一颗纯正的爱心,为爱所痴,所迷,所困的情景跃然纸上。
十词虽语句较长,但词意鲜明,情感动人,是辽词中并不多见的佳品。

1040~1075辽代女作家。辽道宗耶律洪基懿德皇后﹐死后追谥宣懿。她爱好音乐﹐善琵琶﹐工诗﹐能自制歌词。曾作《伏虎林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诗等﹐被道宗誉为女中才子。后来﹐由于谏猎秋山被疏﹐作《回心院》词10首﹐抒发幽怨怅惘心情。太康初年﹐被耶律乙辛等人诬陷﹐含冤而死。萧观音传世之作以《回心院》最为有名。如其五:"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其十:"张鸣筝﹐恰恰语娇莺。一从弹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风雨声。张鸣筝﹐待君听。"这些短歌词藻华丽﹐寓意凄惋﹐颇为后世称道。清人徐釚评为:"怨而不怒﹐深得词家含蓄之意。斯时柳七之调尚未行于北国﹐故萧词大有唐人遗意也。"(《词苑丛谈》)萧观音的《怀古》诗:"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唯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哀感顽艳﹐甚为动人。萧后即因此诗和为宫婢书写《十香词》而得祸。萧观音的诗文全载于王鼎所撰《焚椒录》中。王鼎(﹖~1106)字虚中﹐道宗朝进士﹐官至观书殿学士﹐为人正直不阿﹐善为词章。《焚椒录》1卷﹐为其大安五年(1089)谪居镇州时作。书中详细记载了萧观音被害的经过﹐录存了她的许多作品﹐《焚椒录》有《续百川学海》本﹑《津逮秘书》本﹑宛委山堂《说郛》本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田家

[唐代]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游子吟

[唐代]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画眉鸟

[宋代]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陶者

[宋代]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采桑

[南北朝] 民歌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送崔九

[唐代]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笑。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答钟弱翁

[宋代]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馆娃宫怀古

[唐代] 皮日休

响屐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