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

朝代:先秦 作者:诗经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2],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3]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我们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诗人在歌咏桃花之后,更以当时的口语,道出贺辞。第一章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就是说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个家。第二、三章因为押韵关系,改为“家室”和“家人”,其实含义很少区别。古礼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男女结合才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组成家庭的开始。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实际上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今以现代语释为家庭,更易为一般读者所了解。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哭稚女雁 其十七

[清代] 屈大均

暂到人间未四秋,为谁辛苦作蜉蝣。
朝生暮死非予罪,哭向皇天泪迸流。

古寺

[清代] 屈复

古寺无僧白昼阴,重来凄断百年心。
青山不改春风路,黄叶苍苔一尺深。

秋日晚步次胡宿二茂才韵

[清代] 塞尔赫

林色秋烟晚更苍,短藜扶我力犹强。
天从归鸟没边碧,叶向游人到处黄。
蓦地商飙吹面急,谁家羌笛倚楼长。
临皋步屟月初上,惊起双凫出野塘。

过陈亦韩山居

[清代] 沈德潜

偶然恋云萝,移居向山泽。
悠游三亩园,昕夕对木石。
虞山一角青,时露太古色。
猿狖当僮仆,花药侍巾舄。
岂轻人爵荣,习静自成癖。
君看虞罗旁,何碍沙鸥适。

祀蚕娘

[清代] 施闰章

华灯白粥陈椒浆,田家女儿祀蚕娘。
愿刺绣裙与娘着,使我红蚕堆满箔。
他家织缣裁罗襦,妾家卖丝充官租。
馀作郎衣及儿袄,家贫租重还有无。
蚕时桑远行多露,好傍门前种桑树。

枫桥

[清代] 舒位

冷落回塘欲暮时,峭帆{女猗}娜去何之。
数行鸿雁书来少,一段风烟客到迟。
关吏尚嫌愁未税,榜人惟有梦相知。
偶然渔火江枫地,记得寒山寺里诗。

满江红三首 其一

[清代] 宋琬

木末亭边,听山鬼、啾啾宵哭。
阳九厄、衣冠道尽,伤哉臣仆!七国肯因晃错解,先生祸比温舒酷。
讶当年、碧血溅蘼芜,今无绿。
鱼服泣,君主逐,瓜蔓杀,门生族。
叹诗书种绝,何人能续?简牍空馀南史恨,松杉已见长陵秃。
酹荒祠、灯火尚青荧,金瓯覆。

游焦山

[清代] 孙枝蔚

风起中流浪打船,秦人失色海云边。
也知赋命原穷薄,尚欲西归太华眠。

咏史二十七首 其二十

[清代] 王夫之

着面维州黑子,还魂免役青蚨。
皮砌只争燖揉,头倾忘却支吾。

江上

[清代] 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