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注释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③漫漫:形容路途遥远。④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⑤凭:凭借,依靠。⑥传语:捎口信。

赏析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特别是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钟惺评此诗:"只是真。"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岑参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倾杯

[清代] 汪东

晓乘风劲,倚檐枝、露滴纷如洒。
客舍自临郊野。
空庭畔、竹木成围,一碧阴阴,穿帘映瓦。
荼蘼绽、香气染衣襟,因记当时,和醉鸳衾相覆,浓熏兰麝。
人比天遥,水流春去,不惯笼鹦轻骂。
斗草偏赢,藏钩细数,看取宜男满把。
好语难知真假。
南国虽有书问,频慰别离情,恼恨心肠,未全抛舍。

逢一载酒夜过燕邸

[明代] 罗奕佐

不是扬雄宅,谁人载酒来。
鸣驺惊犬吠,掩户命童开。
客计怜同调,乡心共一杯。
帝城今少禁,车骑任迟回。

惜分飞

[清代] 储慧

帘幕深沉人静悄。
杜宇数声啼了。
梦醒纱窗晓。
博山宝篆香犹袅。
睡起凝妆浑觉早。
窥镜眉痕略扫。
著意东风小。
海棠一夜开多少。

舟次樟树闻友人李太始捷报

[明代] 梁维栋

樟水维舟静夜分,晓传春息满氤氲。
故人颜色壮三月,词客神情恋五云。
沧海旧怀鸿雁计,赤霄新睹凤凰群。
摇心岭表趋班地,天路何人共作勋。

奉和朱翁老师病怀三首 其一

[明代] 尹台

久吟碧草思门径,况对黄昏媚省曹。
入夜星文回黼阁,经秋云物恋宫袍。
持衡合兆三阶正,倚杖那思五岳高。
但使松乔延服食,可容稷契访蓬蒿。

九日石龙舟中同诸子赋

[明代] 欧必元

探奇诸子兴何豪,秋水兰桡许共操。
为访名山元在望,非关佳节不登高。
东篱未许酬黄菊,北海应凭醉浊醪。
向晚江心明月上,天风疑泛度仙涛。

閒居书事

[元代] 王翰

功名场上早抽身,不蹋长安陌上尘。
明月清风无尽识,天将真景付閒人。

灞陵怨别 其三

[清代] 钱杜

冷落东风万柳丝,销魂桥上立多时。
酒痕狼藉春衫湿,休唱何戡绝妙词。

留滞海外,倏踰三载,追维所历,不无嘅焉 其二

[清代] 孙元衡

操舟奉职异车尘,四望长天入涣鳞。
讲武督徭蕃有长,救荒告籴海无邻。
稽商略定浮槎籍,柔远频招译国人。
来往风分南北岛,冬春三历未知津。

锁窗寒 铎铃,和雨丈韵

[清代] 程颂万

警柝支廊,残虬咽箭,薄寒深宇。
檐铃剩魄,一例断愁分付。
颤空阶、凄清未休,那回似共离人语。
蓦花魂系软,黄昏阑北,怯移纤步。
前度。
风过处。
怅铁马危谯,暝烟悄护。
郎当别栈,赚破旅怀如许。
怕宵来、灯烬梦凉,院中又战蕉叶雨。
最那堪、诉尽乡心,解惜人归暮。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