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
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
知人倚、画楼月。

注释


这首词以“梅”为题,写出了怅惘孤寂的幽愁。
上阕写景之胜,下阕写愁之绝。
起首二句先写天气转变之佳:傍晚,天晴了,风歇了,春寒料峭的威力,有所折损。用一“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现在春暖之和。紧接“晚晴风歇”,展示了一幅用淡墨素彩勾画的绝妙画面。脉脉,是含情的样子;“花疏”,点出梅花之开。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仅那脉脉含情的梅花,就连安详淡远天空也仿佛在向人致意呢。“天淡”是静态,接“云来去”成为动态,更见“晚晴风歇”之后,气清云闲之美。“花疏”与“天淡”相谐,既描写了“天”之“淡”,所以末一句“数枝雪”,又形象地勾画了“梅”之“疏”。如此精心点笔。生动景物立于眼前了“脉脉”二,也就不是泛泛而说了。显然,词人缀字的针线是十分细密的;而其妙处在天然浑成,能够运密入疏。
下阕“胜绝”是对上阕的概括。景物美极了,而“愁亦绝”。“绝”字重叠,就更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这层意思。如果说原来春零抖峭,馀寒犹厉,景象的凄冷萧疏,与人物心情之暗淡愁苦是一致的话,那么,景物之极美,与人之极愁,情景就似乎很不相阔了。其实这种“不一致”,正是词人匠心独运之所在。“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以景色之优美,反衬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相反的“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的统一。词中的主人到底为什么景愈美而愁愈甚呢?“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衬出了悲愁的深度。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至今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下片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调和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绍兴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的参知政事(副宰相)。乾道六年(1170)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淳熙九年(1182)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这种思想构成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特别是后半生,创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写绝句,诗风清丽精致。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赠张子

[明代] 王廷陈

自遂归田卧,何曾入郭行。
比邻稀识面,州郡秪知名。
但结渔樵侣,宁关婚嫁情。
溪潭垂钓处,日见白鸥迎。

题太子楼

[明代] 王弼

叠石为楼云与平,楼荒空有石峥嵘。
残基草长阴狐啸,幽壑人希野燐明。
少主羁魂悲海岛,孤臣忠愤殪燕京。
只今楼下潺湲水,似为当年作怨声。

表兄丁行之俾予作山水一轴

[宋代] 王当

秃发管城书不中,麝煤满砚随轻浓。
烟云变怪本无定,丹青故匪能形容。
解衣盘礴无人久,妙迹于今复何有。
挥毫要使真宰泣,叹息初非痴绝手。
辽东有人丁令威,去家得仙人暂归。
上界繁做异丘壑,安得长林大麓长追随。
联翩大轴要予写,敲冰不在鹅溪下。
吾既不能为乔松直干摩苍天,又不能为小童一线飞纸鸢。
万里江山入平远,唤取画师阎立本。

赠云客

[明代] 王彦泓

不为郎归不卷帘,碧莎春砌步纤纤。
长裙书带同心结,斗帐歌声刮骨盐。
险约最欢来意外,沉忧难讳到眉尖。
斜阳欲度梅梢尽,才向红窗拂镜奁。

捣练子

[明代] 王微

心缕缕,愁踽踽,红颜可逐春归去。
梦中犹殢惜花心,醒来又听催花雨。

和高簿送梅 其三

[宋代] 王志道

标格清奇压众葩,数枝频到士元家。
情知老大花应笑,强饮从教醉眼斜。

隔谷歌

[明代] 王怿

兄羁囚,弟露宿。
兄弟本连枝,谁令隔山谷。
兄受饥寒日困辱,弟欲救之力不足。
力不足,可奈何?愿作高飞鸿,衔之出网罗。

折荼蘼

[明代] 王恭

手挽长条刺拂衣,淡黄疏白共芳菲。
五陵年少无拘系,落尽残香未肯归。

句 其一

[宋代] 王悦

鸡犬数声云一坞,春阳桃李渺成蹊。

望惠山

[明代] 王惟允

昔者岁庚戌,承檄离故乡。
遽以此山别,关陕隔异方。
缅怀林壑姿,令人归思长。
潇洒栖白云,青松荫石床。
泠泠第二泉,流润石髓香。
今辰罢官守,春风促归航。
青青九龙峰,郁然当我藏。
我本江海人,泉石有膏肓。
一从挂尘网,鬓发已苍苍。
寄谢桑苧翁,卜邻漪澜堂。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