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注释

①塞下:指边境地区,设有城塞。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②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
③角:军中的号角。
④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⑤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⑥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⑦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⑧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⑨羌管:羌笛。
⑩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赏析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范仲淹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谢方石乃叔宝庆太守采藻亭次韵

[明代] 倪岳

采采长怜涧有芳,是谁沾湿弄淋浪。
才宜补衮身先退,礼重维筐志不忘。
百代功缌从会合,一时伏腊许相将。
草池竹径情何限,犹自悽然向晓霜。

过东林山

[宋代] 倪思

世道荆榛似弈棋,奋身千仞复何辞。
九霄地冷衣襟薄,五月山寒杖履迟。
云外晚风驰铁马,日边香雾琐金螭。
直须历遍丹梯险,方问嫦娥索桂枝。

李文璧挽诗

[明代] 倪谦

已矣九川子,临风增惋伤。
俄成蕉下鹿,竟作井中桑。
宿草秋迷冢,陈编夕在床。
四枝丹桂好,云路看联芳。

杂诗

[明代] 偶桓

衡茅日岑寂,嘉树生繁阴。
夙兴挹朝爽,翛然澄我心。
如彼倦飞鸟,冀得栖故林。
抱经味遗言,且复理鸣琴。
惜哉钟子殁,旷世谁知音。

[宋代] 傅九万

笑他思著莼鲈者,却感秋风始去官。

题杨汝士玉蕊帖

[宋代] 傅子容

比玚更矾总未佳,要须博物似张华。
因观异代前贤帖,知是唐昌玉蕊花。

思家

[宋代] 傅察

一别遽如许,归期可奈何。
无心恋明月,有泪寄流波。

小孤山

[宋代] 傅文翁

滟滪拓瞿塘,二孤障澜蠡。
大哉神禹功,天地相终始。

匡惠先大夫

[明代] 傅汝楫

肺病忧勤积,明时为政初。
楚冈留竹虎,燕水泣银鱼。
臣得终王事,儿惭读父书。
回思弘化地,伽木正扶疏。

画 其二

[明代] 傅汝舟

金塘对幽人,玉经付童子。
柳阴曾歇煆,渔笛砭俗耳。
微微菡萏风,白云随之靡。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