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
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又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又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又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又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又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又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又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又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又《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又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又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又《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又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又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又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又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又《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又《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又《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又《韻補》叶符非切,音肥。《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议】
議【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義。《說文》語也。《徐曰》定事之宜也。《廣雅》言也,謀也。《廣韻》評也。《正韻》謪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書·周官》議事以制。《禮·曲禮》公事不私議。《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文中子·問易篇》議其盡天下之心乎。《註》續書有議。
又《廣韻》擇也。《儀禮·有司徹》乃議侑于賔以異姓。《鄭註》議猶擇也。擇賔之賢者,可以侑尸,必用異姓廣敬也。
又《玉篇》法有八議。《周禮·秋官·小司罰。一議親,二議故,三議賢,四議能,五議功,六議貴,七議勤,八議賔。
又《唐書·百官志》下之通上,其制有六,四曰議。《蔡邕·獨斷》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若臺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曰駁議。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議郞六百石。《唐書·百官志》有諫議大夫。
又司議郞。
又通作字註。
又《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義平聲。謀度也。《詩·小雅》或出入風議。陸德明協句音宜。
又叶牛何切,音俄。《史記·述贊》桓公之東,太史是庸。及侵周禾,王人是議。庸叶東,議叶禾。《說文》本作。
【谤】
謗【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補浪切,牓去聲。《說文》毀也。《廣雅》惡也。《玉篇》誹也,對也。人道其惡也。《增韻》訕也。《左傳·莊二十二年》羈旅之臣,敢辱高位,以速官謗。《史記·孝文紀》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戰國策》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
又《集韻》《韻會》。字彙从俗作謗,非。
【迍】
迍【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陟綸切《集韻》《韻會》株倫切,音屯。《玉篇》迍,邅也。
又《廣韻》徒渾切,音豚。義同。
【邅】
邅【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韻會》張連切,音旃。《集韻》迍邅,難行不進貌。《易·屯卦》屯如邅如。《楚辭·哀時命》蹇邅迴而不能行。
又《廣韻》持碾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碾切,上聲。轉也,逐也。《屈原·離騷》邅吾道夫崑崙。《註》邅,轉也。楚人名轉曰邅。
又《楚辭·九歎》邅彼南道兮以征夫宵行。《註》言已放逐而流轉江南也。
又《廣韻》除善切《集韻》丈善切,去聲。移也。
又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