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ǐn][shí,sì,yì][yì][rú][yí]
平仄:仄平仄平平
冥心坐似痴,寝食亦如遗。
为觅出人句,只求当路知。
岂能穷到老,未信达无时。
此道须天付,三光幸不私。
【寝食】睡觉和吃饭。亦用以泛指日常生活。
【寝】
寢【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七稔切,侵上聲。《說文》臥也。《詩·小雅》乃寢乃興。《論語》宰予晝寢。
又《廣韻》堂室也。《爾雅·釋宮》無東西廂,有室曰寢。周制,王公六寢,路寢一,小寢五。路寢,冶事之所,小寢,燕息之地也。《公羊傳·莊三十二年》路寢者何,正寢也。
又寢廟。凡廟,前曰廟,後曰寢。《詩·小雅》奕奕寢廟,君子作之。《商頌》寢成孔安。《註》廟中之寢,所以安神也。
又陵寢。《史記·樂書》三代以前,未有墓祭。至秦始出寢,起於墓側。漢因秦制,上陵皆有園寢。
又凡居室皆曰寢。《禮·王制》庶人祭於寢。
又息也。《前漢·措。《唐書·裴度傳》汲黯在朝,淮南寢謀。
又寢丘,縣名,在汝南。《前漢·地理志應劭註》叔敖子所邑之地,後更名固始。
又叶衣檢切,音揜。《詩·小雅》乃安斯寢。叶上簟。簟音忝。《集韻》亦作。
【食】
食【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蝕。《說文》一米也。《玉篇》飯食。《增韻》殽饌也。
又茹也,啗也。《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書·益稷》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又《書·洪範》惟辟玉食。《註》珍食也。
又食祿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祭曰血食。《史記·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又飮酒亦曰食。《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又耳食。《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又目食。《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
又吐而復吞曰食。《書·湯誓》朕不食言。《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爾雅·釋詁》食,僞也。《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故此訓食爲僞也。
又蠱惑曰食。《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又消也。《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不可食已。《註》食,消也。
又《書·洛誥》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傳》卜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
又日食,月食。《易·豐卦》月盈則食。《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又《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又《禮·檀弓》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註》不食,謂不墾耕。
又《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名對食。房宮,二人名。
又《揚子·方言》食閻,勸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又寒食,節名。《荆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又大食,國名,在西域波斯國西,都婆羅門,兵刃勁利,勇于野鬬。
又《廣韻》戲名。博屬。
又姓。漢有食子通。《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又《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音寺。《論語》有酒食,先生饌。《禮·曲禮》食居人之左。《註》食,飯屬也。
又糧也。《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赐稍食。
又以食與人也。《詩·小雅》飮之食之。《禮·內則》國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註》食謂乳養之也。《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註》食,養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羊吏切,音異。《廣韻》人名。漢審食其,酈食其。《荀悅·漢紀》作異基。
又叶式灼切,音爍。《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躍。壞我王室,民困于食。
【亦】
亦【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睪。總也,又也。
又傍及之詞。
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亦本作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如】
如【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又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遗】
遺【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音夷。《說文》亡也。《易·泰卦》不遐遺。《註》用心弘大,無所遺棄也。《詩·小雅》棄予如遺。《註》言忘去不復存省也。《周禮·秋官·司刺》三曰遺忘。
又《正韻》失也。《前漢·賈誼傳》功不遺矣。《後漢·桓榮傳》慮無遺計。
又《集韻》餘也。《禮·樂記》有遺音者矣。《註》有不盡之音。《屈原·離騷》依彭咸之遺則。《註》遺,餘也。
又留也。《書·大誥》寧王遺我大寶龜。《左傳·昭十九年》古之遺愛也。
又《字彙補》便旋也。《前漢·東方朔傳》小遺殿上。《南史·謝幾卿傳》小遺沾令史。《註》卽俗言小便也。
又《正字通》遺遺,與委蛇通。《戰國策》出遺遺之門。《註》言其路逶迤也。《管子·樞言篇》遺遺乎若有從治。
又姓。魯費宰南遺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以醉切,遺去聲。投贈也,餽也。《周禮·地官·遺人註》以物有所餽遺也。《左傳·隱元年》請以遺之。
又《玉篇》余恚切《正韻》于位切,。
又《集韻》徐醉切,音遂。盈之切,音怡。愈水切,音唯。義同。
又《集韻》《韻會》旬爲切《等韻》似爲切。與隨同。謙以下人也。《詩·小雅》莫肯下遺。《註》遺,音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