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语词典> 朝三暮四的意思

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基本解释 详细字义

朝三暮四

拼音:zhāo sān mù sì

注音:ㄓㄠ ㄙㄢ ㄇㄨˋ ㄙˋ

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朝三暮四(朝zhāo) : 《庄子·齐物论》说:有个养猴人用橡实喂猴子,他对一群猴子说,早上吃三个,晚上吃四个,猴子生气了;他又说,早上吃四个,晚上吃三个,猴子就高兴了。原比喻只变名目,不变实质,用来骗人。后比喻反覆无常或变化多端。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朝三暮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的人。

典故出处:庄周《庄子 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运用示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 鲁迅《坟·灯下漫笔》

 

精选例句

1、她看出他是个朝三暮四的年轻人,会随时追逐他遇见的每个女人。
2、学习不能,朝三暮四,而应,。
3、她从来不是个朝三暮四、到处乱搞的女人,然而演了那么多年的戏,自然也有过一些插曲。
4、可是来吧,朝三暮四的青年,跟我来;为了一个理由,我愿意帮助你一臂之力;因为你们的结合也许会使你们两家释嫌修好,那就是天大的幸事了。
5、他越来越给人一种反复无常的印象,主意太多,朝三暮四,往往不切实际。

更多例句

 

古代诗词

宋代.冯取洽.贺新郎:「朝三暮四从渠赋。」
宋代.汪莘.水调歌头:「还是天一地二,做出朝三暮四,堪笑又堪悲。」
金朝.元好问.鹧:「朝三暮四尽无妨。」
宋代.王迈.人日六言五首:「功名朝三暮四,学问人百已千。」
宋代.朱翌.书事:「花开北陌东阡外,人在朝三暮四间。」

 

近义词反复无常、见异思迁、出尔反尔、言之无信、朝秦暮楚、言而无信、喜新厌旧

反义词墨守成规、自始至终、始终不渝、全心全意

相关词语

更多

相关成语

更多